每逢寒暑假,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总会有一道亮丽的“粉红”风景线,这是我区“烛光”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利用假期开展的一项志愿服务。
团队负责人桑珠告诉我们,志愿者们大多是我区各地在内地就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每年寒暑假,服务队的爱心社、敬老社、巴扎社、环保社的志愿者们都会开展敬老、环保、导医、课程辅导等志愿服务。“烛光”志愿服务已经坚持了近10年。“是这片热土养育了我们,我们也希望能为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献出我们的爱心。”桑珠动情地说。
在我区,像桑珠一样的志愿者有23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7%。他们分布在雪域大地的各个角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着大爱,用真诚的奉献为雪域高原送上了股股暖流。
今年3月,我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区志愿服务工作迈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发展的新阶段,志愿者正成为一支助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生力军。
有“娘家”了—
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
从事志愿服务已经7年的庞海军前两天遇见了一件麻烦事儿,内地的爱心人士希望通过他向西藏捐赠一批少儿安全教育类的书籍,可是庞海军却不知道哪里最需要这些书。作为自治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首批会员,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志愿服务联合会,工作人员立刻通过相关渠道为他找到了捐赠途径。
“现在我们这些志愿者终于有‘娘家’了!我们的志愿服务也将更加规范,彻底改变了以前各个志愿服务队‘各自为政’的局面,大家形成了合力,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庞海军说。
据自治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阿旺拉姆介绍,3月5日,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作为指导服务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联合会将找准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定位,瞄准靶心、精准发力,紧贴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效果好、群众欢迎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文化,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在雪域高原传递爱的正能量。
加强制度建设—
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了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阿旺拉姆告诉记者,2015年3月,《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全区各市(地)围绕志愿服务制度化,完善机制,健全体系,夯实阵地,常态活动,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我区将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管理办法》,建立全区统一的注册登记制度,依托全国志愿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志愿组织、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使每一位有意愿、能胜任的公民都成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环保、网络、消防、应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慈善、救济、救灾等主管部门也将逐步完善志愿服务行业组(队),各社区和乡镇也将相继成立志愿服务站(队),实现服务需求与服务提供、受助者与志愿者有效对接。
“今后,我们要把志愿服务精神体现到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中,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浓厚社会氛围。”阿旺拉姆说。
服务载体多样化—
奏响高原志愿服务美妙乐章
“走向社会、走进基层,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奉献中磨砺自身;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我们在共同行动中展现青春风采。 ”一位青年志愿者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无论寒冬酷暑,有困难的地方便会有志愿者的身影。这些年来,全区志愿者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警营、进农牧区,对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部队官兵、困难人群等群体,开展送法律、送健康、送温暖、送科技、送文化等关爱和慰问活动上千场(次)。各志愿组织还走上街头路边、深入田间地头,参加“文明西藏五大行动”志愿服务以及环保宣传、植树造林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我区的志愿者们创新形式载体,让志愿服务活动延伸到了全区的每一个角落,有效地推进了我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阿旺拉姆介绍,在今年的“学雷锋日”活动中,驻地部队官兵和医生到拉萨市城关区敬老院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为老人义务理发、体检送药、打扫卫生,大家忙里忙外好不热闹;日喀则市的志愿者们通过扫描“文明日喀则”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为日喀则市的文明城市创建贡献力量;林芝市组织800余名志愿者在尼洋河风沙地带开展植树活动,共计植树3000余株……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