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翟春阳:相信汉语言会自我“纯洁”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青年时报    记者 翟春阳
分享到: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通知》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书、互联网等各类出版物中,外国语言文字使用量剧增,出现了在汉语言中随意夹杂英语等外来语、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义不清的词语等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破坏了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通知》并“禁止”上述问题在出版物中出现。

    出版总署此举之招致舆论批评,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指其“排斥外来文化”,也多少有失客观,甚至多少低估了出版总署的智识。理性分析,该《通知》所举一系列“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大抵离事实并不远(当然对其中的“滥”字,可以各自解读);值得商榷的是出版总署对于事实的“判断”,以及为此出台的一系列“禁止”性规定。

    出版总署对于上举一系列问题,做了如下判断:“严重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破坏了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这两个“损害”与“破坏”在形成出版物之前其实就已经产生,因为一种语言的最大的、最主要的载体并非出版物,而是“说话”;而且现在人们发表文字已经越来越方便,并不须通过“出版”这一渠道。也就是说,即使当前出版物中确实存在《通知》所举一系列“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也只是在呈现一个“结果”,而不是在制造一个“结果”。那么出版总署试图通过对出版物的监管以保护汉语言的纯洁与规范,也就有如缘木求鱼。

    再者说,“在汉语言中随意夹杂英语”等现象,现在还只是“现象”,而且还是刚刚出现的“现象”,是否就会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纯洁性构成“严重损害”,尚需更长的时间来证明。出版总署现在就急着下断语,显然是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点当成了事物发展的终端,把未经发生的事实当成了既成事实。

    可以理解出版总署对于“汉语言文字规范性和纯洁性”的忧虑,但需要指出的是,一种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其自我净化的功能不可低估———它总是去粗存精、优胜劣汰的,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发展历史莫不如此,英语如此汉语也如此。当年人们视白话文如洪水猛兽,事实证明白话文并没有导致“国脉”断绝;汉字拉丁化不也一度甚嚣尘上?现在说起来已成“浮云”。网络时代,人们只看到网络语言的泛滥与杂乱,难道就没看到一批批“热词”热得快、消失得也快吗?

    而且出版总署也深知,一系列“滥用语言文字的问题”,都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的。可证对于当下汉语言运用中的一些新现象,未必不可以给以“正面”解读,那就是“与时俱进”;强求语言的“纯结”与“规范”,既是背离时代的,也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要说出版总署此一《通知》有什么值得肯定之处,那就是它作为一种保守力量,对于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一国之文化的发展也不无裨益——保守是对激进的一种有效制衡。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