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毛建国:如果偏才有标准那就不是偏才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辽一网-华商晨报    记者 毛建国
分享到:    

    23日,北京大学公布了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推荐的210名学生名单。北大招生办负责人称,将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农村学生进入北大求学的机会。北大还首次回应公众对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的质疑,称偏才标准很难准确界定。(1月24日《京华时报》)

    北大四点考虑中,最核心的可能还是第二点,即:“偏才、怪才的标准很难给予准确界定”。问题是,偏才一定要有标准吗?

    虽然我们喜欢踱四方步、住四合院、打四个人玩的麻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框子套起来。我们更应该这么反思,如果偏才有标准,那还能叫偏才吗?

    所谓偏,那是相对正而言的。而所谓正,是用框子框出来的。换言之,正才是有标准的,也就是说有模子的。正是这种模式化的生产方式,让我们感觉到深深的后怕。传统机械是由一个个标准化生产出来的零部件组成的,而现代机械则有了智能大脑,可以说,正是非标准化生产决定着现代机械的技术含量。何况,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不是机械,同一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严重削弱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希望多一些偏才和怪才。

    必须明确,偏才和怪才也是才,并不是北大所说的“偏胎”、“怪胎”。按照北大所说,如果大学把偏才、怪才作为选拔录取的标准,“那就一定会出现一大批根据这个标准制造出来的所谓‘偏才’、‘怪才’,出现一大批制造偏才、怪才的培训机构”。如果出现这一现象,那也说明我们太喜欢给偏才设定标准了。就像现在的奥数一样,正是因为给偏才设定标准,于是偏才的培养也就有了模子,就能机械化生产。

    真正的偏才是没有标准的。社会之所以青睐天才,是为了给现有的教育模式一个修正,是为了给未来留下一个火种,是为了在一片灰色中留下一丝光亮。偏才的可贵之处在于独立性,无独立性则无偏才,可复制则非偏才。诚如北大所说,“到底哪些领域算是偏、算是怪?什么程度算是偏、算是怪?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即使是不同领域的专家,也很难给出明确的标准”。这句话,也应该是仁者见仁。仁者会从中感慨而不是害怕偏才没有标准。正是没有标准,才说明偏才的可贵,才说明给偏才留一丝光亮的重要。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偏才虚无飘渺?既然是选拔,那就得有公平。细观北大四点意见,一点感觉,北大很想自定标准,很想控制选拔。换一个思路看,如果北大把对偏才的选拔从“一校独舞”,变成“全民热恋”,把偏才的选拔权交到民众手上,在全民讨论中形成共识,既能选拔出真正的偏才,又能推动全民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那岂非一举双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