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正呈现出迅速向失去理智的理想主义的“广场情绪”中滑行的迹象。在广场情绪和广场效应中,总是越激进、越失去理性的意见越容易赢得话语权,其结果却往往是振臂一呼者赢了呼声、赢了风光,却输了所有人的事业。
在我的视线里,这是迄今为止社会参与面最广的一次网络行动,从意见领袖、草根到演艺明星、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房地产商,到各地公安机关,都雷厉风行纷纷介入。这样的多方介入,也给了倡议者和拥护者们越发不知所以的道德自信,他们的观点越来越激进。从一些评论标题可见一斑:《应禁止成人带儿童乞讨》、《对成人携儿童乞讨要零容忍》、《童丐父母的监护人资格应予剥夺》……有人建议警察凡见到成年人领着未成年人乞讨,都要对其进行DNA鉴定,“凡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对成年人一律刑拘”;有人建议一律不给行乞儿童施予;有人建议推动政府立法,让公安强制收容流浪行乞儿童,凡是流浪行乞的,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大人带领,一律先收容儿童,控制大人,将儿童照片数据送到数据库,让失踪儿童家长查询。
来自信息时报的最新消息说,“随手拍乞讨儿童”的多位发起人组织研讨会,初步订立本次全国两会拟交议案,实现“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目标,建议国家修改刑事法律有关规定,如“买卖同罪”,加大收买被拐卖儿童者的法律责任。
在这里,我想对各路精英———意见领袖、演艺明星、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房地产商们说,不带这样的,求求你们了,高抬贵手,不要轻言全面禁止儿童乞讨,别动辄呼吁对弱势群体采取霹雳手段雷霆闪电行动!理想和现实往往有巨大的差距,社会必须留一点缓冲空间给活人,留一点哪怕貌似灰色的中间地带给弱者。理想很温暖,现实很骨感;理想主义应该在野,留给文学,留给艺术,现实主义才应该在朝,切身感受人间体温。你的温柔我个人智商低看不懂没关系,但能不能不让人受伤,尤其是不让弱势群体受伤?
也许这是真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允许乞讨但却没有儿童乞讨。但我想,那绝对不是仅仅因为禁止儿童乞讨,而是因为那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先尽到了保护儿童的一切责任和义务。在他们那里,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而不只是家长的责任。他们有完善的国家收养和教育机制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只能用“阙如”两个字来形容,也就是没有,我们没有如此完善的国家收养机构和机制。在此之前的一切禁止,只会使中国儿童的境遇更糟,而不是更好。这方面的教训我们已经有很多:媒体渲染了“蚁族”,于是城中村被拆了;媒体渲染了“鼠族”,于是地下室禁止出租了。而那些“蚁族”、“鼠族”,他们的境遇不是更好而是更糟了,不是住上了温暖安全的廉租房,而是被赶到了更远的城中村、更远的地下室。人们追求的,不是如何保障弱势群体,而是追求眼前看不见他们!
儿童之心,公众之心,天下人之心。各路有钱有势有影响有资源有地位的精英们,拆人家房子之前,请先给人家安排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去处行不行?如果你们的行动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全国各地大建收养儿童的流浪者学校,让孩子们衣食无忧安全无忧学习无忧,那么我的脚指头都会激动得竖起来夸你们。如果你们的眼里只有“禁止”两个字,而看不见“禁止”后面活生生的人的流离失所无所归依,那么我的每一根汗毛都要倒竖起来表示“我反对”!在鸡蛋和冷硬的墙之间,我坚决选择鸡蛋。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