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陈杰人:社区摆渡车的困境不难突破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新京报    记者 陈杰人
分享到:    

    为缓解社区通向公交车站和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朝阳区双井社区尝试引入电动摆渡车协助居民出行,但因此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摆渡车没有通行资格、遭遇黑摩的敌意和报复、经营成本过高导致亏损等。(3月23日《北京晚报》)

    其实,社区电动摆渡车面临的上述问题,都只是社区“无缝交通”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比如路权,如果参照电动汽车的标准,以电力机械作为解释,也就能赋予其路权;成本过高,则可以优化运营配置;至于黑摩的报复,则完全可以依靠执法机关依法打击。

    很多社区与公交车车站存在一公里左右的距离,这是公交资源规划与配置不完善。采取运动式的执法方法打击黑出租和黑摩的,固然会短期内有效,但有需求就有市场,一面是打击和取缔,一面是黑摩的“野火烧不尽”。

    黑摩的或黑出租的经营者坚持低价运营,并且还能盈利,这说明,一定有合适的运营方式,可以使合法的社区公交运行既方便公众又能盈利。因此,摆渡车的亏损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和管理予以解决。

    退一步来说,即便电动摆渡车从法律上存在路权的障碍,为什么不能配置适合社区运营的小型和中型巴士,解决出行难题呢?再退一步说,在社区道路之间,车辆行驶速度不快,亦可以考虑让三轮车合法化,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让其有序运营。

    双井社区的摆渡车难题,表面上看是摆渡车本身的运营难题,从根子上看依然是公共管理“非此即彼”思维的结果:预设了诸如“三轮车必定是非法的”之类的前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