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理应关注福建省的产品或商品的质量,却跨部门“揭露”福建珠宝业“暴利”,且不说本应物价部门的事,却离开了暴利概念说“暴利”,该记者站到底想做什么?
当福建宝协向其站长江东先生指出,该报道不真实,并已经损害了福建珠宝业,他却告诉(短信)福建宝协秘书长,如果福建宝协想把此事扩大(拟向相关部门反映)下去,他们将邀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福建所有媒体深度揭露福建珠宝业暴利。当福建宝协不理其这一套时,他却又威胁说:将要求中国质量报组织全国记者深度报道福建珠宝业暴利。当福建宝协再次不理其这一套时,该记者站一记者却通过福州一珠宝店老板转告说:“3.15”快到了,他们计划邀请中央电视台到福建深度爆光福建珠宝业暴利。
福建珠宝业真的存在价格暴利?其严重性真的像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所报道的那么严重吗?要不然,怎么要惊动省委宣传部、中国质量报、中央电视台?难道此事福建省物价局解决不了?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可以“调动”中国质量报,怎么也可以调动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这不是在威胁福建珠宝界吧!
1月30日,中国质量新闻网(北京)1月20日署名文章(作者:江东---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负责人):《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福建宝协召开秘书长会议,对该文章进行分析。会议认为,该报道失实,其采访途径是:记者通过福州一珠宝店老板的朋友,说是要到该店买一枚钻戒,然后采取套话形式,把营业员和老板所说的话,断章取义,该老板数日后突然在网络上看到《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大吃一惊并深感疑惑,他的几句话怎么变成大文章?
福辉珠宝企业等我省七家骨干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节省开支,“深怕”被动员加入“中国质量万里行委员单位”和“打假联盟”,因此,对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约访依法予以了婉言谢绝,该报记者却在《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上描述:记者遭到了拒绝,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其中有着什么怕为人知的行业秘密吗?
峰记珠宝,该记者在没有价格行政管理部门的“虚假折扣”裁定书的情况下,被爆“虚假”打折,该企业曾被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动员加入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委员单位,并被加入“打假联盟”,后来该企业为了节省开支,不再在《中国质量报》上做产品广告。
会议决定:由秘书处草拟一份文稿,向中国质量报、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会议还认为福建的大部分新闻媒体在宣传海西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让福建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形象大升,福建珠宝业也因此在省内外产生良好的形象。福建宝协支持符合事实的报道,反对并坚决制止虚假报道!
原福建省地矿厅厅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福建省宝玉石协会会长
地矿高级工程师/国家珠宝玉石注册鉴定师/福建宝协副秘书长
计量高级工程师/福建宝协副秘书长
福建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国家珠宝玉石注册鉴定师/福建宝协副秘书长
原福建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现任福建宝协副秘书长
福建宝协副秘书长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福建宝协秘书长
福建省宝玉石协会质疑
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记者署名文章------
《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
一、商品或产品暴利的概念:暴利,是指生产经营者采取不正当价格手段获取的非法利润,用下列手段之一获取非法利润的均属暴利: (一)商品或者服务的差价率超过市价格管理部门规定的差价率; (二)商品或者服务的利润率超过市价格管理部门规定的利润率。 福建省物价局称:我省目前只对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规定商品价格的差价率和利润率,而珠宝首饰非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由生产经营者自行定价。
政府行政价格管理部门未对珠宝首饰规定差价率和利润率,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又是如何测算出福建珠宝行业存在暴利?随便听取一个“业内人员”的“解释”,就可以在媒体上大肆宣传福建珠宝业存在暴利,用意何在?
二、福建珠宝首饰市场概况:为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福建珠宝首饰市场和全国一样,已是多元化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如黄金首饰,相同含量的金饰,其原料价同一时间段,全世界一个价,但其成品(金饰)每克加工费,在打金店是10-15元,首饰店是15-25元,专业金店是25-35元,品牌店是40-70元,品牌效应而产生的品牌附加值那就更高了。而黄金首饰的价值主要是材料的价值,工艺价值有限,K金和镶嵌宝石的首饰,工艺的空间非常之大,如国际名牌卡地亚一克拉顶级铂金镶嵌钻石首饰,售价是15万到20万元人民币,而一般品牌的是6万到7万元人民币,打金店只是4万多元人民币。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依据是什么?
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应创建世界名牌,但我们的企业用同样的材料,才制造出价值只有国际名牌卡地亚的一半,就遭到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的“爆光”。
三、企业拒绝采访违反什么规定?我们认为我们的企业在依法经营的情况下,其合法权益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他们应该有权决定接受或不接受媒体采访。但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记者在其媒体上描述:“当记者发函福州彩福珠宝、峰记珠宝、福辉珠宝、德诚珠宝、建侨珠宝、鑫慧诚珠宝、依强珠宝等几家黄金首饰企业约访时,却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其中有着什么怕为人知的行业秘密吗?”。这些企业,他们有的是中国驰名商标,有的是中国名牌,有的是中国宝协优秀企业,有的是福建名牌,都是福建珠宝首饰行业骨干企业,他们正常生产经营,只是依法回绝“约访”,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就这样描述我们的企业,我们认为这与创造海西经济良好环境不相吻合。
四、商品价格虚假折扣是怎么界定的?《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文中重点描写了峰记珠宝(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品牌、福建名牌)价格“虚假”打折,在没有价格行政管理部门的“虚假折扣”裁定书的情况下,难道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也有认定商品价格“虚假”折扣的职能?(该企业曾被中国质量报福建记者站动员加入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委员单位,并被加入“打假联盟”,后来该企业为了节省开资,不再在《中国质量报》上做产品广告)
五、K金首饰不属国家商品价格调整范围。按国家产品目录,珠宝首饰属工艺品大类中的小类,除高含量(如足金、千足金等)的贵金属首饰外,不仅是福建省,乃至全中国和全世界零售市场,K金和K金镶嵌首饰均按件销售。《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一文,记者提到特艺城的K金首饰是按克销售,质疑福州市场按件销售,有忽悠消费者之疑,存在利暴利。
福建宝协:特艺城是生产厂家集中区,与深圳水贝珠宝首饰交易中心、世界有名的意大利维琴察K金首饰交易市场一样,卖方按工艺精制程度、款式、品牌等不同,同含量的K金首饰,按重量批发,而且单价不一。最近,上海的一些品牌,为了生产工艺更精美的首饰,足金和千足金也开始按件销售。
六、鉴定人员水平有差异,检测机构标准一致。《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一文,记者提到我省检测机构标准不一,导致首饰鉴定证书普遍含金量不高。
福建宝协:福建省目前依法通过计量认证的珠宝首饰检测机构有福建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福建省珠宝首饰检测中心、福建省诚信珠宝首饰检测中心、福建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福建省贵金属及珠宝玉石质量检验中心、厦门地质宫黄金珠宝检测中心、福建省戴信珠宝首饰检测公正计量站、福建省瑞信珠宝首饰检验站等,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照《计量法》的要求对同类各检验机构实施计量认证,采用的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等考核标准)是相同的。鉴定人员水平有差异,但检测机构没有差异,检测机构对其所发出的检验报告负法律责任。不能以个别鉴定人员的偶尔出现的差错,归纳为全福建省珠宝首饰检验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含金量普遍不高。
七、1克拉钻石戒指,成本才2万出头?《质量报》福建记者站署名文章《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一文提到:成本2万出头的1克拉钻戒在周大福、周生生专柜的标价基本都在7万元以上。
众所周知,周大福、周生生品牌钻石首饰,其首饰材料之一裸钻,品级一般都在:净度一般高于VS,色泽高于J—I,切工完美,那么这样的钻石品级,1克拉裸钻,设计制作成钻戒,《质量报》福建记者站经过“调查”,其成本只有2万出头,说是“告诉”了消费者真相,以此揭密了福建珠宝业暴利。
全球在线珠宝机构--21世纪珠宝网站裸钻现货最新报价:净度SI(比VS低一级),色泽H(比J-I高一级),切工完美,重1克拉钻石(裸钻,货号:A4275 GIA大证书),报价:44690元人民币。净度VS2(VS分VS1和VS2),色泽J,切工完美,重1.01克拉钻石(裸钻,货号:A3978 GIA大证书),报价:35260元人民币。 《质量报》福建记者站报道,这样的钻石镶嵌成钻戒,成本只要2万出头,福建宝协质疑其报道目的。
福建宝协钻石首饰市场调查:净度VS,色泽J-I,切工完美的1克拉钻戒(镶嵌工艺、款式、品牌效应),一般首饰店售价3.8万元左右,专业金行或一般专柜售价是6万元左右,香港或内地知名品牌售价是7万元左右,国际知名品牌售价是18万元左右。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福建钻石首饰市场和全国一样,已经是多元化的市场了。
这就好比一块美丽的寿山石,在一般工人手上雕刻,工费是100元,在一般年轻艺人手上雕刻,其工费是2000元,中年艺人手上雕刻,工费是5000元,到了大师手上雕刻,其创作费,请《质量报》福建记者站的记者自己去“调查”,并把“调查真相”告诉福建人民。
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 2011-01-20 12:47:22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北京)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
不敢见人的不是黄金,而是钻石、K金、玉石
业内人士揭秘福建黄金珠宝首饰行业暴利
中国质量新闻网福建频道讯(卞弋 江东)前一段时间某财经网站报道周生生K金门事件时指出如果周生生一年可以卖出一吨黄金的话,那么只要在每件首饰中节省1%的黄金,就可以多赚300万,超过其半年利润总额的1%。该观点在福建的黄金首饰业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福州一家金银珠宝典当行的人士就直言该财经网站的算法有一厢情愿之嫌,另一位黄金珠宝首饰企业的老总郭先生也认为并没有说到点上,而且还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
郭先生经营的珠宝金行位于福州最繁华的八一七中路东街口商圈,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商业街上屹立十多年并在厦门、宁德、三明都拥有分店的郭先生算得上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但是他对于周生生K金门事件却自有一番与众不同的见解。随着访谈的深入,一个隐藏在黄金钻石夺目光彩之下的暴利行业一点一点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市场表现最终会证明K金门事件只不过是一次偶然
对于媒体曝光的周生生K金手链成色不足,郭先生告诉我们极有可能是手链的焊点出了问题一条K金手链有很多焊点,而且焊点部位一定要在黄金中掺入其他金属,为此厂家通常会采取提高整体金含量以平衡焊点成色的办法,不过工人在生产时操作不当或者机器车花时车得过薄造成整体含金量不足是完全可能的。但是,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作为周生生这样的大品牌,根本不会为了百分之一二的利润砸自己的牌子、断自己的后路,况且黄金消费品是不可能大比例偷工减料的,差一两个百分点还有可能蒙过一些不大在意的消费者,再多一些,那么硬度、光泽都会露出破绽!因此我敢断言,K金门事件一定不是行业普遍现象,市场表现最终也会证明这只不过是一次偶然!事实证实了郭先生的判断记者走访了福州几个主要商圈,发现在周生生专柜购买金饰品的人确实不比其他专柜少,周生生的销售人员也坦言就是事情发生的头两天少了些,之后就跟往常差不多了。
根据郭先生的此番判断,那么商家本可大大方方站出来解释个明明白白。然而,当记者发函福州彩福珠宝、峰记珠宝、福辉珠宝、德诚珠宝、建侨珠宝、鑫慧诚珠宝、依强珠宝等几家黄金首饰企业约访时,却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拒绝,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其中有着什么怕为人知的行业秘密吗?
真正不敢见人的不是黄金,而是钻石、K金
确实有行业秘密,郭先生接着向我们介绍,你注意到珠宝首饰商的店面有什么特点吗?是不是越繁华的地段,越高档的商场他们越往里面开?而且一定是在人流量最大、门面最显眼、租金也最贵的第一层!
我们采访当日上海期交所黄金牌价是每克300元,同期福州的周生生、周大福、彩福等商家的黄金饰品价格大致在380元上下,也就是说在黄金这一块业务上,商家的毛利率尚不足30%,而区区两三成的毛利又怎么够支撑这些商家的奢侈门面呢?所以,郭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黄金珠宝商之所以不敢面对媒体,面对消费者,不是怕解释黄金的问题,而是担心扯到钻石、K金的暴利!他接着以30分的黄金钻戒为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钻戒总共包括裸钻、托架、加工费、证书以及开票这五个成本。其中,30分的裸钻根据等级高低其成本一般在30004000元;托架通常用的是18K金,用量一般在3克左右,以250元/克的市价来算就是750元;一个4爪或6爪托架的加工费大致在100元上下;再加上证书费用大约10元,开票的税费约20元。这样算来一颗30分钻戒的成本应该不超过40005000元,然而在商场专柜的售价基本都在1.5万元左右,甚至高达2万2.6万;而成本2万出头的1克拉钻戒在周大福、周生生专柜的标价基本都在7万元以上;峰记珠宝更有一款成本不超过2万的80分钻戒,其标价竟高达9万……这些商家通常先将价格标高数倍,然后再以4.86折卖出商品,通过这样的虚假打折,最终利润基本上都超过了卖一挣一的程度。由于在销售环节获取的利润太高,又造成黄金珠宝商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售后服务郭先生告诉我们,对于黄金珠宝首饰而言,简单的修补或擦拭并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有意义的售后服务应该是指回购!然而目前基本没有商家敢于提及回购,因为哪怕是半价回购也很可能还是要高于他们进全新货的价位。
除了钻戒之外,K金也是一个暴利项目。由于足金、千足金的价格透明,而且生产工艺环节是没有损耗的,所以商家更愿意卖可操作性较大的K金(生产工艺环节允许有1015%的损耗)。记者按照郭先生的指点在福州东方百货的几家黄金珠宝首饰品牌专柜进行了暗访,发现K金饰品尤其是K金项链、手链都是按条卖的,当我们问售货员该条链子含多少克黄金时,得到的回答是K金卖的是品牌、工艺,全福州的K金都是论件卖的,不论克。但事实上,记者在福州最大的黄金珠宝批发市场特艺城却发现,K金在批发市场上明明是论克计价,一克240元左右,一件K金饰品视工艺复杂程度每克另加320元的加工费。如此,这些商家的定价究竟以什么为标准?这些标准消费者知情吗?如果不知,岂不就是明摆着无视消费者的知情权以方便忽悠?更让人担忧的是消费者对于黄金、K金多多少少还有点常识可供判断,而钻石、珠宝、翡翠玉石等这些需要极高专业水平的领域就更是商家们尽情忽悠的舞台了。
检测机构标准不一、角色不清且很难避免检测人员的主观因素
除了商家为维护暴利空间而刻意隐瞒之外,检测机构标准不一、角色不清且很难避免检测人员的主观因素也是造成黄金珠宝市场乱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福建省宝玉石协会秘书长王乃珠告诉我们,目前福建省内的检测机构有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省金银珠宝首饰检测中心等十几家,但这些检测机构与企业之间关系相当微妙一方面,国抽、省抽通常都委托检测机构进行,另一方面,黄金珠宝首饰的日常鉴定证书又需由机构出具,而出具证书又是要收费的,这就造成检测机构很难做到真正客观、公正。在这一点上,郭先生又进行了补充,检测机构虽多,但检测设备、条件、标准并不一致,我自己的店里就出现过同一件首饰被第一家检测站鉴定为假货,但在另一家检测机构又检测合格的情况。事后一位检测人员与他交流时坦言检测结果不但取决于专业水准、检测设备,也与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检测人员情绪好坏都会导致评定的级别略高或略低;检测过程中大多数货色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少数较好或较差产品的评级结果。这就导致了现有的金银珠宝首饰鉴定证书普遍含金量不高,在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领域如珠宝、翡翠、玉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点在泉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的数据上反应得尤为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互联网,并不表示本网同意文章观点,仅供网友参考。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