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一件大事。《十七条协议》提出:“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随着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进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的教育事业从极其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寺院教育一步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行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全区各族人民的素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西藏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旧西藏文化教育凋零
由于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桎梏,旧西藏政治黑暗、经济萧条、文化落后、社会停滞、民不聊生,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野蛮、残酷、落后,人口停滞不增,生产力水平几百年踏步不前,作为社会主体的广大农奴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面对这种境地,代表一个民族灵魂的文化教育又何以能得到发展进步呢?旧西藏文化教育凋零,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一所任何意义上的由西藏人民建立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的现代新型学校。在旧西藏,寺院佛学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旧西藏的教育大权长期被僧俗农奴主阶级所把持,教育目的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学校以僧人、贵族、官员子弟为招生对象,以培养西藏地方政府所需的各级僧俗官员为目标。学习课程除领主贵族的道德规范外,主要学一些作统治者必备的知识技能。学校既没有合格的教师,也没有统一的教材、专门的校舍,更没有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统一的学制。可是,就是这样简单而粗劣的教育,只有三大领主及富商子女才能获得上学的机会,广大农奴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文盲率高达95%以上。
二、西藏和平解放推动现代民族教育事业起步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十分关心西藏的教育事业,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夕,就制定了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的特殊政策。1950年10月昌都解放,1951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昌都小学建立。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所实施现代教育的新型学校,它的建立标志着西藏现代民族教育事业的起步。195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庆祝和平解放西藏的宴会上指出:“西藏将在各方面,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西藏和平解放为创办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供了政治基础。西藏工委和进藏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认真贯彻《十七条协议》,积极开办新型公办小学,动员广大藏族群众送子女入学,新型学校逐步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1952年8月,根据中央精神,西藏工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上层人士的意见和各阶层人士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建立了拉萨小学。这是根据《十七条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创办的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小学。1956年9月,西藏历史上第一所现代中学——拉萨中学建立。
昌都小学、拉萨小学、拉萨中学等学校的建立在西藏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是标志着西藏首批新型现代化学校的创立,为广大藏族适龄儿童受教育提供了基本条件,扩大了受教育的机会,从此劳动人民的子弟有了受教育的场所。二是促进了科学文化、现代化的传播。西藏和平解放以前的教育,忽略科学教育,而且仅有的典籍及文字教育也都集中在寺院。昌都小学、拉萨小学等学校建立后,开设了自然、算数、音乐、体育等课程,从而促进了科学文化、现代文明以及党的政策在群众中的传播。三是探索和积累了在落后的封建农奴社会制度基础上举办现代教育的经验。四是探索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上层统一战线力量和群众力量办教育的路子。
1959年3月,十四世达赖集团为了维护封建农奴制度,发动了分裂祖国的武装叛乱,使西藏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全区各地大多数公、民办小学几乎停课、解散。中央很快平息了叛乱,并在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政教合一制度,废除了生产资料封建领主所有制,确立了农牧民个体所有制;废除了对三大领主的人身依附,使百万农奴翻身获得解放,有了人身自由;摆脱了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新成立的自治区政府把办好西藏教育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西藏各族人民第一次享有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受教育的基本人权。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西藏现代教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末,西藏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的民族教育体系的雏形。
1980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西藏教育要逐步发展小学教育,扫除藏文文盲,藏汉各族学生都要学习藏文。尽快把民办小学改转公办学校,有计划地发展初、高中学校。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藏教育开始进入以规范办学为重点的新阶段,并为其后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自治区提出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重点加强基础教育。同时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对西藏教育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规定西藏城镇中小学全部免收学费,提高了助学金标准,对农牧民和边境县学生实行“三包”(包吃、包穿、包住)政策。1984年,中央在强调办好西藏各级各类学校的同时,作出了在内地办学,帮助西藏培养人才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85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6个省市创办内地西藏班(校)。1987年9月,国务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二次援藏工作会议,决定由内地11个省市对口进行教育援藏。随后中央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使西藏进入了社会稳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中央加大了对西藏教育财政的投入,内地多个省市加大了对西藏教育的支持力度。同时,自治区也提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发展西藏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新高度,明确了西藏教育的历史地位和崇高使命,使西藏各类教育步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西藏和平解放62年来,我们党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各项事业发展,60多年的持续投入,60多年的艰苦努力,迎来了今日西藏教育事业的全新篇章。据统计,仅2000年到2011年间的教育总投入就达432.71亿元,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已形成了涵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从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的历史性跨越。西藏教育和全国一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全区各族人民的素质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藏和人才强区战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使西藏教育事业获得了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从无到有,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已成为新增劳动力主体,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培养了大批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所需的工程师、艺术家、医务工作者等人才,极大提高了全区各族人民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正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所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封闭走向开放。” 教育承载着西藏繁荣发展的希望,教育肩负着全区各族人民的期盼。
和平解放62年来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刻证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建立和发展西藏的现代教育事业。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