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大力保障民生 奠定小康基础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刘恒
分享到:    

    1951年5月23日,《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实行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享有了平等的政治权利。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翻身农奴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选举产生了基层人民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西藏人民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生问题是人民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宪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西藏自治区有权自主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自主管理本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一、党和政府一直以保障民生为宗旨

    《十七条协议》第九条规定“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第十条规定“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这可以看作西藏民生制度的开端,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1959年3月,中央平息西藏亲帝上层反动势力叛乱的同时进行民主改革。1961年4月21日,党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的指示》,同时提出今后几年内必须做好的六项工作,第一项就是,“集中力量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改革开放后,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均提到了民生问题,有效地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展成果要惠及全民。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关注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维护与实现人民的利益,保障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服务宗旨。

    二、西藏民生建设的成就

    旧西藏的社会极度落后、发展水平极度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社会财富。旧西藏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将人分为三等九级,以法律形式确认和保护人的社会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农奴在人身依附关系下,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证。直到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仍然处于极度封闭落后的状态,现代工商业和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几乎没有。农奴收入低微,在农奴主强制的乌拉差役、租税和高利贷三重剥削下,生活在死亡线的边缘。

    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的民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1985年,西藏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三包”经费标准多次提高,平均达到1800元,“两基”攻坚基本完成。2010年,已建成72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和682个乡(镇)卫生院,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改善,人均寿命增加到67岁。在积极就业政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83平方米,城镇居民达到了33平方米。2010年政府安排40多亿元,建设10800套城镇廉租房和26582套周转房,全区城镇困难家庭和干部职工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建立,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全覆盖。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困难群众和优抚群体的生活救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大批文化娱乐设施建成,共有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400多个,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文化活动站,村有农家书屋,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十一五”期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为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8%,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为3.3人。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就。


    三、大力保障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西藏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尤为突出。只有大力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民生问题提出了“政策突出导向、教育突出优先、卫生突出基层、就业突出充分、保障突出覆盖、文化突出繁荣、科技突出普及”的要求,是保障民生的方向。“十二五”末,将以年均13%的增长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实现90%,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提高到3.5人,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参保率超过95%。

    在教育方面,推进城镇学前三年、农牧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确保不再出现新的文盲;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加大招收力度,继续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实行免费政策,“三包”标准提高到2000元并实现全覆盖。

    在医疗卫生方面,建立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和功能,基本解决病有所医;完善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区、地、县三级疾病防控体系、食品药品和卫生监管体系;继续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活动。

    在就业方面,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建立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转移就业,加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在社会保障方面,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被征地农民、退牧牧民、特困群众、受灾群众等的社会保障问题;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在文化事业方面,建设一批图书馆、群艺馆、数字电影院,基本实现县有文化设施,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大部分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

    大力保障民生,完善各种制度,是党的宗旨和民心所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根本,正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文化、科技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我们正值“十二五”的中期和攻坚阶段,要着力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夯实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