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教育要为协调发展服务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唐雨虹 谢红 罗明
分享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于地域、资源、民族、文化的不同,不同地域的经济类型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民族地区经济无论在发展需求、发展水平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必须具备两种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最重要的途径,只有高素质的人才与民族地区的资源、特色相结合,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交通和气候条件相对较差。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共同生活的民族自治区,这使得西藏的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难度更大,但同时其对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文化保护传承也更为重要。如何使得西藏的教育发展积极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特色发展的实际需要,成为当前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大力加强办学的灵活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中发展民族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内容也比较完整,主要内容是关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和增加对民族教育的投入,随着实践的发展,对民族教育和民族经济协调发展也提上议事日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后,西藏的经济发展也开始转型,区域化、多样化和特色化成为重要特征。而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在针对性、灵活性方面需要加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西藏经济亟待快速发展,然而人口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各类人才相对匮乏,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大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十分迫切。然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结构的合理配比为前提,因为人力资本不仅是数量的问题,还是质量和结构的问题。因此,要发展教育,应该鼓励地方和学校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正确处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科学安排教育体系内部的结构。

    由于西藏的经济建设中不仅缺少高科技人才,而且初中级技术人才也比较匮乏,因此,不仅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为多层次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多层次教育在结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经费分配等方面更加适应地区特点,提高办学效益。针对西藏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需要,应大力发展各种层次的民族职业教育,探索适合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同时,西藏的高等教育也应科学定位,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方面不能盲目求全,要突出地方特色,发挥优势,以满足民族地区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二、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教育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与规格。西藏经济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全区的教育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服务。从相对落后的农牧区走出来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大学毕业生目前看来数量还是有限的,相当一部分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可能还要留在农牧区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农牧区职业教育比较薄弱,留在农牧区的多数人并没有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他们既缺乏学习新的农牧业科技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也没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农牧业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这就不利于民族地区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

    对于西藏这一民族区域来说,教育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至关重要,教育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价值取向应该受到关注。西藏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要立足西藏区域内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特殊背景。对学校培养目标要有准确定位,否则势必影响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影响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努力提高民族特色

    我国现行的民族教育课程体系,虽然改变了原来课程体系的单一性,关注了教材的多样化、地方化,但由于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又缺乏师资条件,课程改革的范围和力度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表现为课程结构设置上主要是学科课程,课程内容比较单一,难以满足西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针对西藏基础教育课程缺乏特色、教学质量薄弱的现状,应该切实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创造性地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西藏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教育资源,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西藏的教育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与文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课程结构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形成民族、地区和学校特色以及本土适应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发挥教育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