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欧木华:对城市化率超过50%的思考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记者 欧木华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9日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三农”问题学者李昌平认为“农民进入城市而不能享受市民待遇,这样的城市化率没有意义。去除没有享受市民待遇的人群,现在的城市化率估计只有40%。”他其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什么样的城市率才有意义?笔者以为,关键是要看市民的城市生活有没有质量。

    城市应该有城市的范儿,这种范儿当然指的是正面的范儿。但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城市面临失范的窘境。一场大雨,就可以让一些大城市交通瘫痪;个别城市,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堵、事故频发、就业似乎越来越难、食品安全让人不放心……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上,城市的管理者还有颇多可以努力的地方。

    在笔者看来,重视追求城市化率,可以;为城镇人口越来越多而高兴,可以;城市快速扩张,其实也可以。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忽视城市生活的质量问题,质量是基础和前提,如果这个前提没做到,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就果真值得高兴吗?他们会有归宿感、幸福感吗?

    城市快速扩张,所以导致城市病,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观点,但我觉得快速扩张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病。就城市高速发展而言,香港和深圳是较为极致的例子,难道这两个城市是“病”得最重的吗?很多城市的发展速度和香港、深圳比起来,是相当迟缓的,但这些城市也将城市病问题归结于“高速发展”,多少有些想当然。

    实际上,目前我国城市病的本质不是“数量病”,不是“速度病”,而是“生活质量病”,城市化率超过50%,应该成为一个拐点:未来,城市的生活质量问题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城市的发展应该让广大市民受益,城市搞经济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冰冷的GDP数字,而是要让百姓确实感到城市给予了我们更多更好的实惠。

    高明的足球运动员在“带球过人”的时候,球会一直如同粘在脚下一般;相反,跑得虽快,但总是丢球的运动员,只是拙劣的运动员。我希望城市的管理者也应该如此,不要做拙劣的运动员。不管你如何高速发展,你都不应该丢了“搞好民生”这个最重要的目的。在城市发展问题上,有关部门的评价标准应该“华丽转身”,一些官员之所以不重视民生,原因之一是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让大家觉得上大项目才能有大政绩。在城镇化率达到50%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民生之“大”。

    城市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城市化率对百姓而言,是缺乏意义的。2011年是城市化发展上的里程碑,但笔者更期待看到一个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的里程碑出现,而不是在城市化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是不是该逃离“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