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魏英杰:非你莫属,或者“非娱莫属”?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上海商报    
分享到:    

    海归女刘俐俐上电视节目《非你莫属》求职,遭主持人张绍刚等一圈人“痛殴”。随着网上视频热播,该事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网友纷纷对求职者表示同情,对主持人大加抨击。

    看过视频,也读到微博上许多评论。在论坛上,甚至有人对节目视频逐一截屏,试图从主持人和求职者表情、动作中寻找双方冲突的原因。有人从跨文化角度理解此事,有人从女性视角分析主持人表现,还有人认为张绍刚等人心胸狭隘。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笔者以为,没有必要过度阐释,把这上升到文明层面来进行解剖。

    无论是什么缘故使然,刘俐俐显然是个性较强的人。这一点,从她的表情、站姿和说话方式,都可看出一二。所以,当她遭遇恶意调侃,难免会有所回应。毕竟很少人能够在那么一个公开场合,听到对方骂自己“目光凶狠”、“笑容狂浪”而没有任何表示。张绍刚这么评价一个求职者,并公然表示“很少彻底对一个求职者失去兴趣”,再加上他那夸张的、带有侮辱性的身体语言,想不激起对方反感也难。还有一个细节,在企业嘉宾选择环节,刘俐俐误认为台下有人说的“灯都灭吗”是来自主办方的暗示。这无疑也加深了她的受挫感和怒火。

    但这些都不是造成现场失控的主要原因。这个节目的定位和设置本身,及其所欲追求的娱乐化效果,已经决定了类似悲剧在所难免。这虽然是个招聘节目,旨在为求职者和招聘者搭桥牵线,但它的节目设置却完全模仿《非诚勿扰》等婚恋交友节目(包括栏目名称),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求职者进行提问、测试以及各种考验。在这其中,无非是把求偶者换成了求职者,把招亲者换成了招聘者。

    求职者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如今又让十来个企业嘉宾和专家高坐台上,对其进行集体审查,这势必加重双方不对等的格局。这也决定了,即便再有个性的求职者,一旦走进这个节目,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否则的话,只能是自取其辱。

    栏目所追求的娱乐化效果,更容易导致主持人拿求职者个人经历、现场表现当笑点,通过刻意夸大一些细节来娱乐大众和提高收视率。这个节目的先天预设及其弊病,注定了求职者无论是刘俐俐或张俐俐,只要流露出一点“不从”的姿态,都将遭到主持人的“镇压”和驱逐。当遭遇娱乐化招聘节目,像刘俐俐那样具有强烈个性的人,又怎么可能全身而退?而那些企业嘉宾就算是来招聘的,恐怕也会抱着露把脸的心态,所以他们会更愿意追随主持人,对求职者落井下石。

    这并非张绍刚缺乏专业素质所致,也不仅是《非你莫属》才有的问题。这是过度娱乐化背景下,许多电视节目暴露出来的非人性化特征。懂得取悦观众和市场,这并没有错,但这一切应建立在尊重当事人和观众的基础上。

    《非你莫属》这类节目会更喜欢那些精神上自我矮化,或者具备娱乐化效果的当事人。所谓“非你莫属”,说白了就是“非娱莫属”。主持人对求职者百般调戏,企业嘉宾对求职者肆意调笑,这在《非你莫属》不是头一遭,只要节目存在一天,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注定失败的节目。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刘俐俐本来不该走进栏目现场。倘若电视台明白这一点,也不该拿这类招聘节目当娱乐节目操办,如果他们从内心里是想帮助当事人求职的话。至于企业,如果想招聘的话,原本也用不着借助这种表演平台。(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