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社会焦点

关于藏文网络编辑工作的几点看法

2015年02月01日 03:3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尼玛曲珍
分享到:    

    (一)网络为什么能成为受众首选的媒介?作为幕后编辑我们的工作是什么?

    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传播媒介也发展到了如日中天的阶段,除了报纸、广播、杂志、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外,新型网络传播媒介异军突起。它以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传播者自身的广泛性赢得了众人的青睐。网络使地球成了名符其实的地球村,信息成了大众共享的资源。作为一个新型媒介它弥补了传统媒介的单一缺陷处,可以说它是一个充分自由活动的平台不受时间段的约束,随时随地传播最新时讯依据事态的发展及时更新信息。它让传播着与受众间从过去的被动式接受转为了主动自愿性接受。而且也可以让受众成为传播者与网络共享他们的信息。可以说它的特点让受众的角色、受众的重要性、选择信息价值的标准摆到了更加突出显眼的位置。因此网络所具备的潜力和特性更加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求知欲,这就是它不同于传统传播媒介的优势所在。而推动这项工作的幕后文字工作者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呢?藏文网络编辑与中文有什么不一样吗?其实两者无异处只是在语言表达上不同而已。日常网络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除了从报纸获取信息外,还要从搜索引擎中寻找发现新的信息源。依据受众的需要将文章内容整合、编辑、分类、积累、不断在原有基础之上更新。编辑人员除了转载以外更需要自己不断地创作和挖掘新闻。制作专题和知识库使网站的内容和功能更加齐全完善从而与受众产生互动关系,不断促进网站知名度的提高。而藏文网络编辑的工作多了一项翻译过程,如我们在制作全国两会专题或者日常稿件更新过程中除了从报纸获取信息外也从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国内大型综合网站中获取最新信息和图片经过翻译从而发布最新时讯。这就需要编辑人员除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专业可塑性强外更要求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翻译水平。这就是藏文网络编辑的特殊一项工作,也是要求较高的一项工作。

    在编辑工作几年的实践过程中本人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选取呢?怎么去制作一个标新立异的标题和导语来吸引受众?面对不同层次、喜好、需求各异的受众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面对五花八门,风格迥异的其他网站我们该怎样去吸取借鉴的同时推出自己的精品栏目,打出自己的名声呢?面对日渐空白化的传统文化分量,我们怎样利用这个平台去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呢?另外藏文网站面临比较突出的是政出多门的译词翻译,这直接关系到了信息流通顺畅的关键所在,而这恰恰关系到了译词的普及程度和运用范围因此个媒介该如何协调恪守统一运用呢?等等这些都是编辑应该值得思考。

    (二)藏文网站的基本概况与编辑应该值得深思的问题。

    2000年1月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网站——同元藏文网站开通以来,少数民族语言网站和网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中国西藏新闻网藏文网站作为一个新闻为主的网站成立于2008年。该网站的内容涉及时政、财经、科教、文艺、环保、旅游、援藏、评论、民生、宗教、藏学、藏药、藏餐、法制、专题等19个频道136个二级栏目。此外包括每日当天的《西藏日报》《法制报》藏、汉文数字报。我们的信息百分之八十来自当天的(人民日报、西藏日报、周二法制报)等藏文版报纸,百分之二十来自转载翻译和编辑自己原创。除了每日更新报纸信息外,浏览其他网站阅读和选取信息是每天的必修课,当我们浏览藏文网站时经常会发现或遇到一些问题这些依次是:

    ①当你打开藏文网站时首先给你带来的问题是乱码现象,此问题是由于系统或软件缺乏对某种字符编码的支持,而产生的不能正常阅读的混乱字符。有的则表现在浏览页面时网速极慢让人失去耐心,这就是我们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它也决定了你日后的关注度和点击量而这两项就恰恰决定了网站的知名度。这就好比相亲我们给受众的第一印象,如果对方对我们的第一次印象很糟糕那就意味着再见,也就是说我们会失去一部分受众。其次网站功能上技术非常欠缺有限它们包括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链接上做的很不够,这造成了少数民族语文标准长期游离于国际标准之外。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各种操作系统,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多种语言平台,软件之间兼容性差,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在网页上就比较容易发现很难同时实现汉文、藏文、英文的站内检索,支持动态视频点播和发布,实现视频文件资源的在线发布等等只有在完备的技术框架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优势,信息才能高速发达,众人才能共享其资源。如果没有良好的客观的条件,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再好,付出的再多也根本改变不了质的变化发展。因此这些硬件设施的改善我们需要国家的支持和辅助。


    ②网站的内容在涉及自身专业上更新快,有可读性的价值。而在其他领域却面临着稿源枯竭,更新量慢。就其新闻价值本身而言我们已经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新闻是个易碎品,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最前沿如果你不能及时更新那就掩盖了网络自身的最大优势。这就意味我们失去了受众,点击量可想而知。

    ③在涉及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是越来越匮乏。我们在一昧的模仿别人的内容和风格,很难推出自己的精品栏目,这就没有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尤其作为一名从事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者要知道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基础,如果摒弃传统文化那只能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失去本民族的受众而且在外界中也会失去我们本该引以为傲的文化,我们只能是宣传别人的文化,做大别人的名声。扮演的角色只能是路人甲乙,没有自己的名声那永远也成不了主角。

    ④网站自身也存在着错字泛滥、语法用词不当、译词过于僵硬或过于口语化的尴尬局面。尤为严重的是对层出不穷的新名词翻译,不是不能翻译而是政出多门的现象。到底是以区内还是以区外翻译为准?或者是以电视台还是广播或是报纸翻译为准?这种各家一词的翻译是对受众的极不负责。最终我们将会失去受众。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内容不但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反而倒贴地让受众觉得费劲

    ⑤往往是新的译词到了手上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翻译的,当你记住留意后,接下来便是电视台、广播、报纸、网络轮番呈现自己的译词杰作时,受众不知所措。这样我们宁愿读中文版的新闻也不愿看我们辛苦翻译的内容。就一个简单的名词,汉语就一个。而藏语呢?政出多门。这对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无疑是设置了障碍。如果传播者不能统一规范译词的运用,那信息的关注度和回馈是可想而知的等等这些都是藏文网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编辑应该值得深思。

    (三)藏文网站的优势在哪里?从事这个工作你应该具备什么?

    藏语言网站虽面临许多待以解决和改善的问题,但我们不可否认它的前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语言网站虽然我们不能像中文网站一样面向广阔的空间和受众,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藏区藏文网站之所以能够不断涌现、不断趋于成熟发展这就说明了本民族对自己文化发展的重视。它贴切藏民生活尤其在面向偏远的农牧区时藏文网站以其本民族的语言优势和不受时空的界限,在传播上更加亲切、便利。如果能够利用好,它将对整个藏区的文化发展尤其是对偏远农牧区的信息文化交流与共享更是如虎添翼,信息资源将广泛普及在藏区每一个偏僻的角落和人群中,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那么作为编辑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①作为一名藏语言编辑我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面,不仅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也要与从事中文编辑者具备同样的新闻专业水平。而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以新人的姿态补充自己的知识库,因为只有自己先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独到观点,这才能引导正确的见解和独到的观点。作为藏文编辑我们更应该注意新译词的翻译。精通汉藏双语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这更有利于选取信息。因为藏文网站的信息除了从报纸获新闻外大多在中文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环球网、中新网等等中转载新闻。如果你只精通藏语,那将很难从中文网站中吸取精华这就成了选择信息的局限性,也很难有所突破,信息资源更是匮乏成灾。反之只精通于汉语而略知藏语,这对藏语言网站的发展无益处,这就表现在涉及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东西是越来越匮乏。一昧地模仿别人的内容和风格,很难推出自己的精品栏目。这样就没有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一昧地模仿也只能是邯郸学步。不是自己的,那永远是山寨。只有精通汉藏双语才能在网络中如鱼得水天马行空,资源互补,更加丰富充实我们的网站。

    ②面对海量信息不是指盲目性地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就意味完事。要知道我们面对的受众他们的口味和需求各异。我们随时更新的内容还不一定是受众所需的。因此编辑人员在面对大量信息要以从事多年的专业敏感度去选取大众关注内容和制作标新立异文章标题和导语,能让受众一眼相中后快速浏览,还能让他们产生继续关注的欲望,那就是对你专业上的肯定。另需注意的是尤其是严格把关信息的选择。当前出现的网络谣言通过网络途径瞬间送至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用户,不断转发和评论这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尤其作为一名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的网站,我们如果不能严格把关这些信息的筛选那会造成威胁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因此每一个编辑人员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专业的,敏锐的新闻嗅觉去筛选信息,力求做到完美。

    ③每个编辑在学习借鉴他人的同时也要思考被我们淡忘抛弃已久的传统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网站如果摒弃传统文化的分量那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自己最大优势。有的东西往往是被外界媒体挖掘出新闻价值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这可以包装成精品。这就是说明了不是没有新闻,而是你没有发现它的闪光点。为什别人能做?那是因为这个文化本身就带有价值,同时也顺应了外界想要了解西藏文化的需求。因此不要一味东施效颦不顾实际照搬照仿别家网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品,这才能打出自己的名声。

    ④在翻译上是下功夫是每个编辑人员的必修课,这个平台的特性就决定了翻译是无时无刻的,我们每天要面对瞬息万变的新事物和错综复杂的新闻事态发展,如何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呢?如果把传播时间仅仅局限于等待报纸或电视的整点播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网络自身的优势,因此想要赢得受众的光顾,那就以最新最快的传播方式去翻译。它是表达信息内容和见解观点的方式。这就是肯定信息内容是否得到受众肯定的最佳答案,翻译就是我们成果转换的表达方式,传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的翻译水平。即使你转载的信息是条佳作但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瑕疵那就注定你的翻译水平会毁掉这个信息的价值。由此可见翻译的水平决定了信息的价值,而翻译能力决定你是否胜任这项工作。

    在岗几年的工作中本人切身感触到纸质媒介向互联网快速过渡转型。信息是如此方便、快捷不受时空界限地传递到你手上。这是这个时代的最大受益。作为少数民族网络编辑虽然当前面临这样、那样、或多、或少需要我们改善解决。但我们充分相信它的前景一片光明无限。每件事物都要经历从初步成型到不断增进成长直至成熟壮大。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机遇,为西藏的信息文化发展添砖加瓦,尽忠尽责把青春播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雪域高原上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