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获得感检验民生改革含金量

2015年03月20日 09:2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张晓明
分享到:    

这段时间,我区不少单位干部职工,正忙于申请周转房。有的年轻人在微信上说,一开年,自己就感觉很幸福,因为期盼已久的周转房就要分下来了,再也不用租房住了。

据了解,今年我区计划建设6.58万套保障性住房,而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是建设重点,投资超过52亿元,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将覆盖所有乡镇。此外,还要新建公租房1.1万套、维修改造周转房0.8万套、改造城镇棚户区1.2万户等。正因为大家感受到了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关心和关怀,在春寒料峭中感受到一股涌上心头的暖流。

这种幸福感,其实就是一种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何谓获得感?直观地说,就是指人民群众可以获得的直观感受,比如收入分配、反腐倡廉、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环境治理等社会诉求。归根结底,获得感所追问的,就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连着民心。经济新常态下,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获得感作为一个理解改革、展望未来的关键词,具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喷薄着来自现实的热力,昭示着民生改革的前行方向。

获得感检验着民生改革的含金量,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那么,如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首先,要重视群众的获得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重视群众的获得感,是新形势下民生改革的鲜明导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2014年,我区加大民生改革力度,出台民生改革措施;今年,我区70%以上财力将投向民生,财政将投入86亿元对民生10个方面、26项提标扩面。可以说,重视民生、关注民生,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要落实群众的获得感。要让群众真正拥有获得感,就必须把一项项民生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从2012年开始,区党委、政府每年都为各族群众办好利民惠民“十件实事”, 把资金、项目、政策向民生领域倾斜,大力实施“富民兴藏”战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区各族群众看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民为民情怀,懂得惠在何处、惠从何来,逐渐增强获得感,让改革在人心深处写下新的注解。

再次,要多问群众的获得感。群众有没有获得感,关键看民生措施落实是否到位、是否见到实效。多问问群众的获得感,既可以考量民生政策是否符合民意,也可以检验民生改革是否取得成效,更能推动改革进程,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提升获得感,就会增强幸福感,增强社会对改革的认同感、自信心,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在披荆斩棘中破浪前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刘琳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