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个话剧,叫《北京大爷》,讽刺北京人牛,像大爷一样。但是,混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在大学里,除了行政高官,真正的大爷是后勤的人。大学后勤的人,往往都跟大学管后勤的高官有着某种特别的关系,高官是唐山人,后勤里就一股唐山味,高官是山东人,后勤就一色的山东腔。教改之初,学生闹罢课,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吃饭的事,跟后勤起纠纷。学校里分房子,大师傅多半要比教授优先。
现在大学的后勤改成后勤集团,但依然垄断大学,特权依旧,照旧是大学行政体系的宝贝,食堂不上税,有补贴,明明挣得满坑满谷,却天天叫苦。打饭的师傅,永远比学生脾气大,管楼和看门的大爷大妈,任你是谁,都六亲不认。这不,北大的副校长上课压了堂,管楼的人居然出来打断上课,嚷着要锁门,副校长发了火,人家还就不买账。
记得某著名大学的一位领导说过,大学有三大支柱,行政体系、后勤体系和教师队伍,缺一不可。乍一听好像有道理,可是仔细一琢磨,不对了。怎么没听说国外的大学有这样的三大支柱呢?大学,去掉行政和后勤,其实是可以活的,而且活得挺好。可是如果把教师去了怎样?大学还叫大学吗?
不过,在某些领导眼里,大学真正的支柱,就是行政和后勤,至于教师,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只要教室里有人站着,就完事大吉。教师怎样,跟领导有什么关系?在领导眼里,跑腿办事,伺候他的,不是行政就是后勤,须臾不可分离。所以,大学里的后勤人员,才这样的牛。那位正讲着课被打断的北大副校长,当初激愤之下,放言要管楼的走人来着,可是,事过之后,身为副校长之尊的他,真的能让后勤的校工下岗吗?我看未必。堂堂副校长,奈何不了一个管楼的校工,这就是我们大学的现实。
谁都知道,大学里应该以教学为重心。后勤也好,行政也好,原本就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现在的大学,往往是本末倒置。行政手里有权力,后勤手里有东西,学校的房产、设备、体育设施,都成了管理者的变相私产。谁管,谁说了算。学生交了那么多的学费,按道理应享用学校的设施,但是不行!管理者说不行,你就是不行。老师讲课压堂,原本是大学里常有的事,但是,得听管楼人的,时间一到,人家就撵人。副校长尚且被撵,一般的教授,会怎样呢?可想而知。全世界的大学,哪里听说过教室必须准点关门的呢?我们这里就有。更有甚者,去教室上课的教授,还经常被看门人要求出示证件,万一忘了带,那么课都不用上了。
这样的后勤,这样的管、卡、压,让我们说什么好呢?这是学校吗?不,那里只是衙门,挂着大学招牌的衙门。后勤的张狂,实际是衙门的张狂。打掉衙门的威风,让学校的后勤服务市场化,大学才能接近一个真正的大学。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