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殷国安:吴忠警方向王鹏道歉有多难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新京报    记者 殷国安
分享到:    

    “3万元的精神抚慰金和正式的书面道歉都没有兑现,他们给我的说法就是让我等,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1月10日上午,记者联系了仍然在家中静养的王鹏,“跨省拘捕”事件后,警方的这些承诺至今没有兑现。

    而吴忠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最新的回复暗含玄机,从过去的“正在审批过程中”变成现在的“事件正在调查中”,意思好像是说,案件还没有结论,这真是令人不安的答复。

    已经承诺的条款为何落实这么慢?吴海波局长的态度为何有了微妙的变化?应该与时光流逝、“跨省拘捕”事件逐步淡出公众视野有关吧?联想到逯军官复原职的新闻,当媒体追问有关部门为何不通报逯军复职时,当地组织部负责人称:“没有媒体再问这个事情”。那么,吴忠警方没有落实口头承诺,就不排除也与“媒体没问”有关系。媒体不追,官员不愿做的事能拖就拖,能不执行就不执行;反之,官员想做的事,则趁媒体不闻之机,悄悄地蒙混过关。

    媒体不问就不改正,这其实是舆论监督的一个普遍规律。舆论监督经常就像挤牙膏:由假象挖出真相需要挤牙膏,由真相到承认责任需要挤牙膏,由制定整改措施到落实还需要挤牙膏。为什么不挤牙膏就不行?因为,不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责任官员是不愿改错的。同时,舆论监督的最终解决途径都需要通过更高的权力来解决问题,而上级也具有护佑下级的天性,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利益共同体。所以,当阻力过大时,可能连挤牙膏也不能取得进展。

    有限的舆论阵地只能关注有限的事件,即使对典型案件,舆论也只能在一定时段内关注,要靠舆论监督解决更多的问题,显然是其不可承受之重,这或者正是“媒治”的悲哀。而不少官员也已经研究了一套对付舆论监督的方法,诸如用保持沉默、拖延时间、弄虚作假、收买记者等软硬兼施的伎俩来应对,吴忠警方“诺而不践”则是一种新的手段,对此,我们又能奈之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