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赵勇:让民众为成就埋单的思维要不得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珠江晚报    记者 赵勇
分享到:    

    在1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对河南368万天价过路费事件回应称:公路本身就带有公益性,而且公路的收费关系民生。随即,翁副部长话锋一转道: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也没有农村公路取得的这些成就,收费公路政策对支撑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他还说,现在世界上有六十多个国家采用跟我们一样的收费公路政策。特别在我国,由于国家的财力所限,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只能通过社会融资的方式建设高速公路,然后收费还贷。

    翁副部长所说也许是真的,但我想,即便如此,那在全世界来说也是一小部分,为什么我们不能跟着大多数国家学搞免费公路呢?

    当然,翁副部长说了,我国财力有限,没钱建高速公路,所以只能走“融资——收费——还贷”这条路。这个理由成立吗?我看不见得,大家都知道,我国财政收入近年来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远远高于居民增收的速度。国税总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税收达到77390亿元,增幅两倍于当年GDP的增幅。即便以总盘子而论,也已经相当殷实了,也正因为国家财力已经相当雄厚,“给国民分红”和“减免税费”的呼声近来才日渐高涨。这个时候,翁副部长再拿“国家财力有限”为收费公路政策辩护,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翁副部长的“没有收费公路就没有当下成就”的论调。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让老百姓为“成就”埋单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思维,实在是非常的莫名其妙。发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让普通老百姓不得不忍受公路无休无止的高收费吗?老百姓要为高速公路的发展作出牺牲,那公路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福祉又体现在哪儿?如果“老百姓作出牺牲才有成就”的论调成立的话,那教育、住房、医疗……是不是所有的公共事业发展,都要以老百姓埋单作为前提?翁副部长也承认公路有公益性,如果公益性事业搞得老百姓得不到好处只能高价埋单,那这样的公益事业发展又是为了什么?

    当前很多公益领域的怪现象,恐怕都与“老百姓先为成就埋单”的错误发展思维有关。按翁副部长的逻辑,就住房而言,可以说是老百姓忍受高房价是为了稳定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就医疗而言,“看病贵”就是为了支持医疗产业取得更大的成就……难不成,我们的发展是“只见成就不见人”?

    翁副部长的“收费成就论”很不中听,但不得不承认,这也算是一句大实话,只是这句看似理直气壮的大实话,实在是让人寒心——如果按照翁副部长的逻辑走下去,大家所盼望的“免费公路时代”,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