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代人容易焦虑,平心而论,看到某些不公不义之事不绝如缕,让人怎能不焦虑?比如当你把多年前就大热过的《蜗居》翻出来看,发现台词还像时评一样痛快犀利,时效超长;对剧中人蜗居之痛,仍然感同身受,你说你怎能不焦虑?除了房价锋利,还有什么对民众杀伤力颇巨?或许就是社会公平遭到侵蚀,失范的权力染指本属相对弱势的人群的福利。在一个法治化市场化的语境中,商品房价格再高,人们也不致过于焦虑。因为需求本就多元,底层民众不用头破血流地去跟买房如卖菜的炒房团一起抢房。“住有所居”乃基本的社会保障。公租房、限价房、廉租房和经适房,各式政策性保障房体系,已囊括了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人群。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境况,还有个与之遥对的住房格局:一方面,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保障房体系中寻租魅影频现。普通民众,既被挡于市场化的房市外,又未被吸纳于政策兜底的保障房体系。两无所依,却见权贵身影穿梭于各种保障房之间。这种特权带来的相对剥夺感,这样的不公之害,远甚于一时的市场价格失衡。可是,怕啥来啥,口碑一直不好的经适房领域,近来又爆丑闻:福建省上杭县2010年申购经适房的,近9成是公职人员,公示名单中不少是当地副科级干部,且存在同一名字重复出现等乱象。
何止上杭,类似丑剧,一季季,从未止息:咸阳出现过公务员“团购”低价房;山西忻州限价房项目不仅专供市直机关,还被大肆高价倒卖;海口一限价房项目也以超低价专卖给公务员;深圳经适房小区出现奔驰宝马和租售信息;还有经适房区公然建别墅;武汉曾出现“六连号”摇号丑闻;新华时评曾发文直言北京公租房价高得让人“看不懂、想不通”……
公共政策性保障房,本是政府惠及民生的一个公共产品,不论其价位还是相应服务,都应该对得起“政府保障”四个字。可从上述闹剧看,显然有悖公共保障初衷。不但没有半点民生关怀影子,简直成了权势者“与民争利”之举。
地方公务员享受“团购优惠”,疑似隐性的“集体受贿”。虽然这类怪象屡见不鲜,但舆论仍应对其间的不公不义保持警惕和敏感。哪怕显得“过敏”,也是对公权的一种有价值的监督。
公务员们不论工资高低,都很难见到有多少人真正住不起房。其中有多少权势阶层的屁股,占据了本应面向底层民众的保障房,我们不得而知。但若公职人员难与平民一同体会蜗居之痛时,房市调控力度和有效性就令人忧心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