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陈一舟:公车数量公开别让百姓发挥想象力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记者 陈一舟
分享到:    

    针对日前有市民向北京市财政局申请公开北京市公车数量一事,在前日开幕的人代会上,市财政局几名官员均表示会对公务车数量进行公开。虽然具体数字尚未得出,但据他们了解,公务车数量所占比例极小,肯定低于公众的想象。而今年公开公车数量后,有望每年都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1月18日《新京报》)

    公车数量之所以被公众“想象”得很多,在于政府信息不公开的体制语境下,公众社会只能靠“想象力”来进行知情权的自我安慰。简单地公开公务车的数量,似乎不难做到,但要因此构建起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并纳入良性运行,恐怕并不容易。因为缺乏监督,“花钱之手”与“公开之手”皆是政府部门自己掌握。

    譬如中央下拨的专项基金,有些地方行政部门要么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进行截留,要么先划拨一部分下去、然后收一部分上来,形成了难以监控的“收支两条线”,方式极其隐蔽。截留后的资金大多入了部门的小金库,用于购买超标高档豪华小汽车、办公用品,兴建翻修装修办公楼,超标准报销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甚至用于吃喝、娱乐、游山玩水、发奖金及其他福利——如此种种,报表上的数字信息公开,不过就是一堆数字而已。

    因此,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首先要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配套细则,什么可以公开、什么不能公开、什么又必须公开,予以明确的、可操作的量化标准;其次必须要构建起高效运转可监督可监管的透明财政体系——纳税人集聚的公共财政,不管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其每一笔资金流向的全过程都公开透明,处在阳光下运行,堵住“徇私舞弊”的空间。如果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得不到真正的构建,诸如“公车数量多少”、“公款消费几何”之类行政信息公开的价值不大,它们今后仍然会继续考验着公众的想象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