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统一征订教辅书,但依旧未能斩断教辅资料伸向学生捞钱的“黑手”。
近日,《焦点访谈》记者调查了国家严禁统一征订和搭售的教辅材料是如何进入一些学校、被强制销售给学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违反规定的不仅有学校,更有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行环节的利润,最高可以达到书价的近一半;一半利润给各个地市县区教育局和各个学校,作为所谓发行宣传费,实际上就是回扣。(9月3日《焦点访谈》)
教辅书屡遭“黑手”捞钱,甚至成为畅销书,教育主管部门难辞其咎。透过报道不难看出,本来应该为教辅书把关的“守门人”——教育行政部门,却为了分食高额利益,充当起了“推手”,成为教辅书利益链上的关键一环。加之,近年来教辅书的促销方式和手段灵活多样,有的甚至已经直接和教师形成了点对点的联络,让教辅书销售愈加失控。
教辅书“捞钱”现象人人喊打,原因有二:一者,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出版商、销售商挣钱的法宝,来钱快、风险低使教辅书上的“黑手”越来越肆无忌惮;二者,过滥的教辅书加重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关爱学生、给学生“减负”成为一句空话,更让素质教育成为遥不可及的传说。教辅书“被畅销”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书包里的辅导资料过多过滥,一些无用的的教辅书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还可能误人子弟。这些行为都是以牺牲学生的利益为代价,实在可恶。
笔者认为,斩断教辅书“黑手”,需要寻根问底,多管齐下。教育部门作为主管行政部门,是教辅资料的“守门人”。如果不把好“门”,唯利是图,放任垃圾资料流入,就会侵蚀部门公信力。个别负责人通过推动教辅资料获利赚得盆满钵满,却使教育主管部门的公信力蒙受损失,这也是一种损公肥私。同时,还需要新闻出版部门加大对盗版教辅书的打击力度,司法部门加大打击在销售教辅材料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受贿行为。
笔者还想善意地提醒一下家长,面对五花八门的教辅书籍,一定要理性判断,谨慎购买。不要在承担了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加重孩子的负担,那样的话,家长和孩子都得不偿失,只有那些教辅书籍的“黑手”才会暗自得意。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