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余明辉:纠结的教师节礼物凸显教育之痛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荆楚网    记者 余明辉
分享到:    

    随着教师节的到来,给老师送不送礼物、送什么礼物成了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同时收不收礼物也让众多老师很烦心。据9月5日扬子晚报报道,教师节临近,最近西祠网上一则《斗胆从教师的角度说说教师节送礼》的帖子一经出炉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发帖人是南京大厂的一位小学老师,她发帖呼吁家长教师节别送礼:“我希望家长不要太纠结了,放了老师吧。”

    如今,教师节已到第27个年头,对教师、教育的关注度亦达空前高度。教师节要对老师表示感谢,这无可厚非,但这份谢意要表达得有礼有节有度,如提倡由孩子发自内心地为老师准备一样小礼物。一张卡片、一条短信、一朵鲜花都是很好的教师节礼物,这不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也能让孩子学会感恩。但令人遗憾的是,从几何时,明里暗里、台前台后、争着送、比着送,“送风”日盛,让教师节变成了“送礼节”,这不仅让送礼的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吃不消,更让众多有良知有原则的教师“消受不起”。老师和家长同时对教师节之礼很纠结,原因何在?

    社会风气使然。教师节给老师送礼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思想作怪,盲目跟风的教师节送礼现象一方面折射了中国“人情社会”的影响之深远,同时也是庸俗世故的不良风气侵蚀学校这块净土的体现。时下,无论办何事,在人们的观念里,不送礼就办不成事或不能顺利办成事,于是乎,你送我送大家送,今天你送一钱明天我送二两,后天他再送半斤,这样社会就形成了攀比的送礼风,似乎不送礼心里就没底。就如教师节送礼,有时候,家长并不是说一定非要给老师送这“棘手”的“礼”,而是大家如此,我不如此便是“无理”,怕给老师留下“不尊重”自己的印象,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习。

    教育资源现状导致。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厚此薄彼或爱优生弃差生。今天实事求是说,许多“尊师”背后折射的是最大的现实需求,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老师“盯学业”紧不紧,以及谁当班干部、谁坐前排、对谁更关心,对谁多照顾一点,给谁多吃一点小灶,直接关系到学生分数,关系到孩子前途。另一方面,整体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地域差别:城乡学校分布不均衡,城市多乡村少:城乡教育质量的不均衡,城市高农村低。校际差别:名校大校优与小学校。班级差别:学校人为制造好班差班,师资向好班倾斜。向老师送礼,或多或少在占有教育资源时能多分一杯羹,至少保有应得的资源不被别人占有或少被占用。

    今天,我们一方面纠结于教师节礼物的是与非,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切实的“助推”着这一风气的蔓延。大家纠结教师节之礼,其实是对教育现状之痛无奈而退而求其次的表象。我们不禁要问,何时才能不再纠结教师节礼物?这,恐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建设清正廉洁教师节,加大力度治腐败,坦坦荡谈做事情,扎扎实实办教育,切切实实配资源,一视同仁建学校,公正无私对孩子,无偏无斜育桃李!但,这又谈何容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