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梁江涛:谁在拔限购令的“气门芯”?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昨天上午,广东省佛山市住建局在网站发布公告称,10月12日起放宽限购条件:已办理房地产权证超过5年(含)的住房产权转移,不纳入限购范围;允许佛山市户籍居民家庭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这是全国第一个明确放松限购政策的城市。 当天23时24分,该局又在网站上通告称,为“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暂缓执行该政策。(10月12日京华时报)

    在全国正处于调控效果逐渐清晰化的边缘,佛山市放宽限购政策,无疑会影响其他城市继续收紧政策的决心和调控力度。尽管全国调控政策不可能出现根本性转向,但放宽限购政策有违目前的楼市调控大政策背景,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利于市场稳定,显然这是在拔整体调控政策的“气门芯”。虽然松绑政策朝令夜改,纠错及时,仍需防止限购令执行力疲软和“暗送秋波”的乱象。

    之所以出现“上有调控,下有松动”,佛山市给出的说明是:“引导市场的合理结构,引导市民理性消费,鼓励中低价位产品推出市场”,以及“基于全市的一、二手商品住房市场结构考虑,促进办理房地产权证5年以上的二手房流通,合理引导市场梯度消费。”其实不难看出,佛山的考虑无非是基于两大现实:一是二三线城市限购“关闸”仅仅止于传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作为率先限购的佛山市不妨退回来试探一下“大气候”;二是温州疯狂的民间借贷导致了当地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巨大危机,主要原因就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信贷紧缩、民间借贷引发资金链断裂,而楼市调控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其他领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松动的初衷或许就是“救市”。心存侥幸,想靠限购令松绑来为房地产商打鸡血,实质就是对土地财政的情有独钟。总之,不管什么原因,作为全国首个城市公开宣布放宽限购,可能引发更多二三线城市跟风放宽甚至取消房市限购政策,其负面效应不可小觑。

    第一:要遏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限购令出台后,一些地方逃避限购的“歪招”在网上传播,个别中介也打起了“歪算盘”。如假离婚、办理假纳税证明等等,有的承诺“一条龙服务”帮购房者造假。监管部门对违规中介必须顺藤摸瓜,“火力侦察”,斩断违规中介的“黑色利益链”,清除楼市乱象的“三聚氰胺”。第二:对二三线城市的全国性限购必须一步到位,尽快将限购名单公诸于众。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会影响一些刚性需求,但对于保持限购政策的长效性和广泛性,严格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防范政策留下空白点,非常必要,也是从严把握和执行房价控制目标,确保调控组合拳打到实处的务实之策。

    最关键是祭出问责举措,强化政府调控责任。决策层多次强调,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总负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让房价回归理性,稳中有降,就需要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像产品标准那样,地方政府只能出台等于或严于国家的政策,决不允许擅自放宽政策。防止调控目标成为“数字游戏”,就必须健全和明确相配套的问责制度,及时启动,查处到政府和部门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只有动真格的,使限购令等调控政策落地生根,才能避免调控目标被形形色色的对策所“架空”,让“朝令夜改”的怪象不再重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