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岂能容中石化这个“混小子”随便“坑爹”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财政部11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一号)》。其中,中石化集团旗下的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违规发放津贴高达5008万。公告显示,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存在收入不实5206万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2万元等会计违规问题,少缴各项税款1182万元。(10月12日经济参考报)

    中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能违规发放天价津贴5008万,原来是通过漏税1182万去坑国家这个“爹”的呀!

    当然,中石化不漏税也“不差钱”,其滥发津贴有巨大的财力支撑。据《财富》杂志发表的信息显示,2011年世界500强,中石化排名第五,是中国企业最高排名。2011中国企业500强揭晓,中石化连续7年排名第一。郎咸平撰文一针见血:中石化排名世界第一,美国笑了,中国老百姓苦了。居高不下的油价最近才开始谨小慎微地下降,涨快降慢似乎成了国人的共同感受,当然这不可能包括中石化的干部和职工。

    如果说中石化这种滥发津贴的事情发生在私企,也许公众无话可说。作为私营企业的老板,自己的财产自己有权选择处置的方法。国企变私企,津贴随便发,这就说不过去了,不客气一点儿说,这叫“监守自盗”。

    最近一段时期,中石化一直在质疑与非议中度过的。有好事的网友总结出中石化12大丑闻:“俄罗斯艳女门”事件、“裸油价”事件、“天价灯”事件、“天价装修”事件、“的士死火事件”事件、“93号乙醇汽油”事件、“环评门”事件、“天价酒”事件、“超豪华酒店”事件、“奖金门”事件、“天价名片”事件、“工资表泄露”事件。每一个事件,都暴露出中石化的内部管理极为混乱。中石化之所以屡屡出现此类摆谱、浪费、失范、失监等问题,原因不外乎是垄断国企妄自尊大的意识长期发酵所酿制,同时国家的监管又不到位。因而中石化便无视社会一再质疑,只管我行我素,根本没把国家和公众放在眼里和心上。

    中石化作为国有企业的龙头老大,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也许是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一个缩影。如何防止像中石化这样的“不孝子”去“坑爹”,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完善制度设计,铲除乱花滥发的土壤,要出台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具体的监管条例,畅通监管的举报渠道,使国企的钱怎么花、怎么发最大限度地透明化,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钱桂林)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