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莫名火热的《我是歌手》还能走多远?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冷眼旁观
分享到: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的确确火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圈可点,上千万的广告收益,当之无愧的“收视王”,飚歌现场的“泪奔哥”、“哭泣姐”,更有网民口中“中国通俗音乐的维也纳”、“赶超中国好声音的音乐盛典”的称誉……观众与市场如此不吝惜掌声、泪水与钞票。

    但作为电视观众和现场看客,笔者居然找不出几条“火”的理由。从节目的创作、赛制方面看,《我是歌手》完全照搬韩国原创,是一个全程纪录式展示音乐的综艺节目,只是增加了应观众需求的复活赛。据说,连节目总导演洪涛先生也不得不承认,他只是专注于尊崇原创和节目录制剪辑,几乎没有去思考它如何会火,也根本没有意料到它会如此之火。

    翻阅近日网上扑面而来的评论和报道,无一不是赞誉称颂之词:或说专业歌手真唱真诚让人感动,或说歌声清纯清澈让人心灵回归,亦或说制作尽心尽美让人无可挑剔,还有说音响、演奏水平居于国内一流让人享受。网络舆论对《我是歌手》的顶礼膜拜已经超出了应有的清醒与中肯。姑妄言之,这些都经不起仔细推敲揣摩,因为同类综艺节目一样可以做到。归根结底,这绝不是节目本身创新或者内容完胜的杰作,更谈不上是“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的引领,只不过是占了点天时地利的便宜。

    先说“天时”。《我是歌手》的档期安排与观众需求恰好吻合。见惯了草根歌手与民间好声音,喜闻厌旧的观众将心理天平倾向专业歌手PK赛,尽管节目所邀的歌手被人指责为过气、过期,但湖南卫视剑走偏锋、棋出险招,一度赢得观众青睐。不管怎样,它毕竟有意无意地捕捉到了观众内心的需求与渴望。再讲“地利”,《我是歌手》以“快乐中国”湖南卫视为母体,借重了品牌平台强大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其声名鹊起应该也不算意外。尽管前广电总局限娱令后,全国电视娱乐节目尤其是湖南卫视备受挫折,陷入收视低迷,但“病死的骆驼大于马”,湖南卫视这个经受多年考验的知名品牌,其能量并不可低估。也正因如此,《我是歌手》从刚开始的不温不火日渐走红、唱响春天。

    如果撇开以上天时、地利因素,还有什么能够大说特书呢?更长远地看,当观众的口味和需求再次转向升级,当国内诸多电视品牌和品牌节目竞相涌现,以理性创作为指引、在节目原创上下功夫或许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