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实践印章”能盖出学生什么素质?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人民网    记者 孙海强
分享到:    

    过去开学在即,许多学生忙着赶补暑假作业;如今,不少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大量的重复性的书面抄写和练习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要求。这样,学生得到了解脱,却累坏了家长。为了开具学校要求的社会实践印章证明,最近几天,包括社区、公益组织在内的许多单位迎来了盖章的高潮。不少家长为此“疲惫不堪”。(8月27日《扬子晚报》)

    应当说,从埋头应试教育,到着眼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制度的觉醒。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其积极意义无可否认。但关键的问题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的教育效果该如何进行科学评定?报道中所披露的,是用盖章来衡量学生的社会实践效果。但社会实践的内容、所锻炼的素质有很多,每个学生所经历的都不相同,好坏难以评判,如果仅仅一个章就能代表学生的实践成果,就真让人不明白,这样能培养出学生的什么素质?

    一个学生,如果假期内真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又能在相关单位盖到印章,给自己参与的活动做一个必要的结论,当然是好事;但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工作不一定能得到盖章的证明,如果期间参与了社会实践,而找不到相关单位给予印证,对提高学生素质而言,似乎也无足轻重。

    现在的情况是,有的学校“唯印章是论”,不管你是否参加社会实践,只要有一纸印章证明,就算完成了“实践作业”。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实践活动”,可以找到“挂口单位”;而有的“实践活动”,可能与一些单位毫不相干,这样非得要求他们盖个印章,岂不是让学生和家长作难吗?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学生压根儿就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而是通过关系、熟人而搞到了印章证明,这又让学校情何以堪呢?

    社会实践活动方方面面,社会实践的效果也是一个长期锻炼和积累的过程,完全用应试教育的思维和方法手段,去推动素质教育,一些时候,显然十分滑稽。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机制配合才能顺利推进,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有可能使素质教育走向反面。进一步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有针对地强化社会激励和社会引导,并有学校和家庭的主动配合,学生才有可能在素质教育中获得真正的发展素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