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奢望在公众讨论中形成完善的方案,但可以先制定一个草案拿出来让公众讨论;不奢望今天说明天就出台,但我们期望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此前有媒体报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将于今年10月出台。8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说,下半年将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据8月30日《新京报》)
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虽然不同版本的数据略有差异,但利益关系的失衡都已令人咂舌,公众敏感的神经一次次被刺痛。但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喊了八年还没出台,又在一点点消磨公众的期待。八年里,多次听到方案即将出台的消息,多次目睹沸腾的热议,但都难有下文。
早在2010年3月,就有报道说发改委上报了《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但由于遭到多方反对,被退回修改。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张平主任这次不是说“修改完善”,而是“抓紧制定”,说明原来的方案基本被全盘推翻,可见背后的阻力有多大。
收入分配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结构,既得利益者全力反对,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是,由于作为同样重要的利益人,公众至今没见过草案是什么样,政策制定部门不得不在“密室游戏”中独自承担压力。
收入分配改革要得到众声叫好,注定是不可能的。如何化解压力,破除阻碍呢?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反复证明,开门立法,公开博弈,依靠民意,是化解阻力的最有效方法。如果方案的基本价值观和立场没有问题,则不妨将草案抛出来,靠民意来给予勇气和决心。
现在,收入分配改革,已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领域的改革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不解决利益失衡的矛盾,整个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就难以真正形成,改善民生、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进程的努力就依然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富国”与“富民”的矛盾,“先富”与“共富”的矛盾,“财权”与“事权”的矛盾,“投资”与“内需”的矛盾,就会依然存在,经济转型也注定是步履维艰。
借助民意是一种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近几年,一些地方已经尝试让官员进行财产申报了,广东、江苏、海南等省都先后提出来要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先行先试的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先行先试,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完善政策;另一方面,先试地区的成效也会凝聚更多民意,促使更多人转变观念,形成对其他地区的推动作用。
收入分配改革,事关重大。我们不奢望在公众讨论中形成完善的方案,但我们期望可以先制定一个草案拿出来让公众讨论;我们不奢望所有的人群都同时公平受惠,但我们期望可以先行先试看看样子;我们不奢望今天说明天就出台,但我们期望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郭文婧(山东 职员)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