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重庆一名小伙在将一辆面包车玻璃砸碎后躺在街上不肯起。据小伙父亲透露,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女方那边要求必须有房有车,但家里只有辆面包车,因为家庭情况,一时没答应买小轿车,他才会有如此行为。(9月2日重庆时报)
人高马大,已经成年,然而躺马路耍赖已不只一次;明明是父母儿子,砸起自家的面包车来却毫不手软;说他不懂事,但这孩子能吃苦,帮家里联系业务,搬运脚手架……一连串怪异现象后面,一个“未断奶”的成年人形象呈现在众人面前。
一次次的以生命做赌注,要挟父母就范,一次次得到了满足,他就像一个“哭了就有糖吃”的儿童,遂心如意,故而乐此不疲。而一次次的变本加厉我行我素,令朴实的父母左支右绌,不知所措,也令家庭教育的窘态暴露无遗。
达不到要求就躺马路虽是极端个案,但是类似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不罕见。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一味迁就盲目溺爱物极必反,使得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成为了家庭的“主导者”。具体到这个身体成年心理却远未成年的小伙,是心理上还没过“断奶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患。没有建立自我意识,对家长的依赖过强,也丝毫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尊严,故而才屡屡耍赖,家长要注意在行为上进行纠正,帮助他其进行自我再成长,每“耍赖”一次都要让他成熟一次,而不是再持续重复,尝到甜头,误以为掌握父母的“命门”。父母终归是要离开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这里的生存能力不仅指生活自理能力,还包括性格、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躺马路耍赖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女方那边要求必须有房有车。换言之,小伙是为了“成家”才耍赖。所谓成家立业,“婚姻’不同于“耍朋友”,是最复杂的人类学分支,它牵涉到家庭和社会的诸多方面,更与婚姻中的两个当事人的自控能力息息相关,试想,当两个人走入婚姻殿堂,一旦不如意,是向爱人耍赖还是依旧回来找父母发威?
达不到要求就躺马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车辆呼啸而过,在向一个年轻的生命发出警告,也向为人父母者提出劝告:成人“不断奶”,源于父母的“襁褓心理”。父母的不当教育,貌似暂时给子女提供了一个安全庇护,实则在“襁褓“里既误导了孩子的成长,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再不矫正,恐会“变形”,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站立”和“行走”,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