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庙会上,不和谐的一幕刺人眼球:一排铁栅栏将百余名男女老少圈起来,被圈起来的均是行乞人员,他们席地而坐,每人前方的栅栏外,放着各色各式的盆碗,不少盆碗中还放着一些零钱。庙会工作人员称,将行乞者圈围起来,是为了避免外来香客被一些不法行乞者欺骗。
前段时间,上海市有关部门发布“乞讨排行榜”所引发的争论刚刚平息,南昌“圈围行乞者”的新闻又甚嚣尘上,“禁乞”或“限乞”已经成了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时不时地刺激一下公众的神经。
之所以将行乞者圈起来,南昌有关方面的解释是为了“保护”,一方面保护香客们不被不法行乞者欺骗,一方面保护行乞者不被踩踏。照片中,铁栅栏上方布设着遮阳设施,栅栏内的行乞者面带笑容,他们面前还摆放着矿泉水瓶子,这一切似乎表明,这些被圈起来的行乞者,依旧享受着“人道主义”的待遇。
待遇再人道,无法否认的是,他们是一群暂时被限制了人身自由的人。不偷不抢没违法,为什么要被“保护”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庙会管理方面一定是为了创造出一幅“秩序井然”的庙会形象——假若允许行乞者自由活动其间,他们的形象一定有损庙会的整体氛围。可是,当用铁栅栏把行乞者圈围起来时,这两幅景象,到底哪一幅更有损形象呢?
从广州天桥底下的“水泥锥子”到上海的“乞讨排行榜”,再到南昌的“铁栅栏”,对于行乞限乞的管理,城市有关方面的手段总是“别出心裁”。对于那些行乞者而言,他们可能习惯了被施舍被驱逐被歧视,对于花样翻新的管理手段不再敏感;可对于旁观的市民而言,城市管理者对行乞者的任何一点“刺激”,都将影响并损伤城市形象。城市本应是文明和进步的,城市本应是宽容的。在城市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体力以及运气在这个空间里寻找到立足之地,在机关里做着公务员也好,在写字楼里做着金领白领也罢,哪怕是在路边做一个行乞者,只要你没有干涉到其他人的利益,你就不应该被管制。遗憾的是,无论是发达的大城市还是并不繁华的小城市,一旦涉及到城市形象,行乞者就成了城市管理者眼中的“一根刺”,不想法设法把这根刺拔出去,绝不放心。
回头再看南昌新建县庙会上那些被圈围的行乞者,既然有关方面承认是为了防止行乞者被踩踏,那么不妨加大人力疏导庙会秩序好了,何必用“刺眼”的形式将行乞者“管制”起来呢?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这其中一定有着潜在的心理:反正行乞者是社会底层,他们的尊严可有可无,只要不涉及人身伤害,将他们暂时圈围也无妨大碍。正是因为我们从内心没有真正重视行乞者的自由和尊严,伤害行乞者的事情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都说要“善待”城市里的行乞者,真正的“善待”,恐怕还是要从尊重行乞者的尊严和自由做起,否则,那些以“保护”行乞者之名实际上却在行“侮辱”之实的举措,只能矮化城市形象。值得庆幸的是,一轮又一轮有损行乞者权利的丑闻,还没有麻木了公众的心。
南昌新建县庙会上的那些被圈围的行乞者,已经成了一道负面的风景被舆论炮轰。不妨套用网友的话对此事“盖棺定论”:圈围行乞者,城市的“节操”掉了一地。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