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11月8日新华网)
的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神州大地民生建设可圈可点。
民生建设思路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连着党心,民声连着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关注民生问题,就是要切实造福人民,一切工作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正是着眼于此,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上述思路指引下,民生建设可谓风生水起,成绩斐然。
民生建设力度大。“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切实保证民生建设,2003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累计已达16.47万亿元。同时,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过13亿,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横空出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过千万。“从新农合补助标准到种粮农民补贴,从企业养老金标准到农民工子女上学,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一步步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神州大地。
民生建设落实好。“为政之要,贵在落实”。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心系百姓,从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步建立到促进就业规划出台,再到义务教育法修订,政策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可谓竭心尽力;从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铺开到拨款160亿为农村学生提供“营养餐”,从校舍维修改造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通过,推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步伐坚毅而铿锵;各地普遍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并3次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善困难民众生活、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效果明显。
民生建设氛围浓。“以民为本,本治国固”。正是有鉴于此,“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话语,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次提出要求。在其带动下,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成为举国上下一致的共识;“幸福广东”、“幸福安徽”、“幸福山东”……越来越多的省区市将提高民生福祉作为党和政府追求的目标,神州大地处处掀起民生建设热潮。
民为国之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总书记的报告为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情怀。“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做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我们的党和人民就一定能水乳交融、患难与共,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