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11月8日人民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正是着眼于此,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此次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提“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又一次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令人为之振奋。
增加居民收入,“三农”是重点。“三农”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其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情况下,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三化”并举,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增加居民收入,就业是关键。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就业不仅涉及到一个人的生计问题,还影响到一个人是否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党和国家很早就注意到了就业问题重要性,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此次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再次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可谓振聋发聩。
增加居民收入,改革是核心。只有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同报告中所言,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要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努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增加居民收入,保障是基础。社会保障可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可以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进而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而也正是看到了社会保障在社会发展中如此重要的“稳定器”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再一次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可谓深远。
民为国之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总书记的一句“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不仅为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本情怀。“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只有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做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我们的党和人民就一定能水乳交融、患难与共,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