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嫌爹寒酸不让进门”:谴责的鞭子能抽醒谁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人民网    记者 郭元鹏
分享到:    

    张老汉家在湖北农村,由于家境贫寒全家就供小儿子一人上学。孩子毕业后在南京成家。张老汉从老家赶来看孙子,儿子却没带他回家,而是一直在外面转悠。晚上,儿子带他进了饭店,吃饭、喝酒,就是不提回家。原来儿子是嫌他穷,怕带回家丢人。(11月14日《现代快报》)

    在这条新闻的跟帖中,所有网友都在谴责这位“不孝之子”,应该说网友们的心地是善良的。但是将痛恨的鞭子不能抽打在儿子一人身上,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太多太多。

    当然我们首先要谴责的还是儿子,父母尽管很落魄,很艰难,还是想尽一切他们能够想到的办法,为儿子的人生扬起风帆,可以说,父母给予我们的是无私的大爱。自己功成名就了,成家立业了,脱离贫困了,自然首先要回报的就是白发苍苍的爹娘。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将亲爹拒之门外的做法都难以让人接受。羔羊尚知跪乳,何况我们是一个堂堂的人。

    但是细细品味,“嫌爹寒酸不让进门”的背后的问题绝不这么简单!从深层次上说,是“美丑不分”的观念将老人拒之于门外了。将跋山涉水跑来看孙子的老爹拒之门外,儿子的心里或许是痛楚的,可是他怕社会上那些讽刺的目光:看这家伙的出身真不咋的!说白了是社会的白眼将老人包围了,总有一些的目光将他们“盯死”。从这个角度说,父子两人都是受害者,是我们的社会没有给来自最底层的草根一个更加和谐的生存环境,我想起一位底层人物的传奇故事和他的一句经典话语“奋斗了20年,我终于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了!”同样的来到人间,为什么我们会让一些人喝个咖啡都要奋斗20年,这不值得深思吗?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来自儿子现在家庭的“拒绝”让他望而却步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我们的传统美德却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善待公婆,善待父母的公序良俗在慢慢地被打破。民间有一句话叫做“儿媳妇老婆婆凉水里面泡馍馍”,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社会问题。真想对天下的儿媳说:爱你的男人就爱你男人的爹妈,爱你男人曾经贫寒但温暖的家,是这个贫寒的家养育了你爱着的男人,没有这个贫寒的家就没有你爱的男人和你现在温暖的家。

    “嫌爹丢人”的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培养出了高学历人才的时候,为什么没能培育出更多“知荣辱”的人群?失败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对德育的缺失或者是不到位。高分数低能力、高学历低素质的出现,不就是我们在教育取向上出现了“不可饶恕”的偏差吗。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我们需要学历高、人品也好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美丽中国。

    “嫌爹丢人”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古有之,将来也还会有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减少这样的荒唐之举,应该更多思考这背后的原因,找到症结,医治起来就会药到病除。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