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大学校园里应该开设公共恋爱场所。”中国著名性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彭晓辉在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一场性学讲座,与数百名大学生现场互动。彭晓辉认为,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稀奇,但校园里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说是公共场合,没有一个真正私密的空间独处,不少情侣为避免被抓现行,不得不走进黑暗的、安全性低的隐蔽处。(11月13日《重庆晚报》)
男女青年深夜在河边、公园等偏僻的场所谈恋爱而遭遇歹徒,以致发生重大不幸的事件常见报端。从这个角度考虑,彭晓辉教授的建议未必没有一定现实性、实用性。开设公共恋爱场所,恋爱中的大学生不必去那些安全性不确定甚至极具危险的地方。
然而,彭教授进一步更详尽的建议却让人不敢苟同:“公共恋爱场所可格成半封闭小单间”。可以想见,“小单间”之说,是为保障学生恋爱的隐私、自由;而“半封闭”之说,是为“方便学校监督”,以免学生利用“隐私、自由”行出格或“苟且”之事么?取其利而去其弊,晓辉教授的想法很丰满,但“两全”却又岂非“骨感”?既然给以“小单间”,让学生可以“安全、自由”恋爱,那么,学校的监督岂非“两难”?学校该怎样判断学生的恋爱是“合格”还是“出格”呢?发现两人正在亲吻就马上跳出来制止,还是感觉他们可能要更进一步了才出来制止?
大学校园,多的是林荫道、图书馆、亭台楼阁,只要学校对恋爱不设偏见不带歧视,不过分“关心”不恶意围观,那么,即使是在青天白日下,处处都可以是情侣从容温馨的私密空间,何必一定要设“安全小单间”?
晓辉教授觉得“小单间”更“安全”些,那么,教授是不是想歪了?以为所谓“爱情”,就一定是搂搂抱抱甚至做点什么?自然,如果是那样看待爱情,恋爱当然是需要“小单间”才更“安全”些,以免影响他人;而学校,当然得高度防范、瞪大眼睛监督!只是,若真如此执行,学校难道不会有价值分裂之感,监督员只怕要“饿死在两捆青草之间”;而学生们,恐怕也得被逼得人格分裂,谁还敢去“小单间”,感受教授的好意?
爱情有“性”更有“情”。彭教授只看见了所操专业的“性”,一叶障目,自然,以为学子们谈恋爱就是为了“性”方面的那点事。殊不知,两情相悦时,四目对视,挽手为一,同一伞下,并肩品谈,非关“性”事的恋爱更让人怦然心动更使人倍感浪漫!
而且,即使是恋爱中的“性”,也不能因为属于“人之本能”便可以恣意放纵。压抑的性固然不好,然而,过早、过分随便、过分自由乃至被歪曲误读的性未必就是“性教育”。在大学校园对恋爱还存在质疑围观的氛围下,晓辉教授本该做的是促进“性道德”、“性安全”的教育,让校园尊重恋爱,让恋爱中的学子理性品尝爱情而不是混乱无序、为爱冒险、甚至以“性”代“爱”。以“性”代“爱”,犹如以油灭火,只能让校园里的爱情处境越来越乱,越来越糟,越来越为人所非议。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