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被中国拒绝,几百吨生活垃圾正在被运往它们的老家——英国”,英国《每日电讯报》12日的这一报道引起不少关注。文章引述英国环境署的话说,洋垃圾被输入中国将越来越困难。(11月13日,《环球时报》)
这条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闻,读来令人扬眉吐气。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现在中国对“洋垃圾”说不,是“美丽中国”的一个承诺,又是对“嫁污于人”者的有力抨击,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个“中国好声音”。
一直以来,由于处置代价昂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不愿在处理生活垃圾问题上想更好的解决办法,而是采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出口“洋垃圾”的策略,这既转嫁了环境压力,又赚取了经济利益,却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压力。据了解,从中国到发达国家的集装箱货船载满各种生活消费品,但在返回时则装满废旧物品和回收垃圾。仅在今年,就有17个集装箱、总重达420吨的生活垃圾从英国运往亚洲,而其中七成被确认运往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国家。
因此,对“洋垃圾”入侵这种有违公平正义的行为,我们应该警惕并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这一次让“洋垃圾”回老家,证明随着中国环保意识的觉醒,拒绝“洋垃圾”将成为常态。拒“洋垃圾”于国门之外,也需要我们国内一些地方和企业深明大义。这些年,我们一些地方和企业目光短浅,把处理“洋垃圾”作为发财致富的产业,但从未考虑到由此造成的污染成本远远超过所得收益。据统计,全世界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进入中国。我国每年要容纳全世界70%以上的电子垃圾。另外全球石化行业产生的废弃催化剂,不少也走私到中国。各种工业垃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形成一条水、空气、土壤污染和动植物污染,从而危害生命安全的污染链。
抵御“洋垃圾”入侵,我们还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行从严打击和综合治理;还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培育新兴产业,帮助群众走上正当致富之路,从而在根本上封堵“洋垃圾”入侵的“方便之门”。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