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5男孩“闷死”垃圾箱拷问社会责任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人民网    记者 顾仁
分享到:    

    5名10岁左右的流浪男孩被发现死于贵州毕节一垃圾箱内,日前警方尸检结果显示,5人系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目前,相关检验鉴定和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11月19日,《新京报》)

    5名流浪男孩的意外死亡,让5支花朵过早凋谢,令人震惊和痛心。他们的死亡,看似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其实是死于缺乏家庭的监护和社会的救助。此事,严重拷问着我们的社会责任。

    我们还要问的是,社会是怎么容忍这5名男孩流浪的?垃圾箱旁边是一个拆迁工地。目击者说“孩子们在拆迁工地围墙里面,用一些写有广告语的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围起来,并在里面住了好几天”。有附近居民曾见几个孩子在垃圾箱里捡到一个破旧的皮球,在围墙里玩耍。孩子们在这里流浪了“好几天”,如果工地上的工人和目击者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不回家、不上学?或是及时向警方、街道、民政等部门反映一下这个情况,孩子们就有可能被带走救助了。可是,没有人能够这样做。可见,社会的冷漠是孩子们致死的重要原因。

    现在,孩子们死了,社会都来重视了。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将这样的重视摆在事发之前,摆在平时呢?如果我们在平时给了他们的温暖,他们也就不会在垃圾箱里烤火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可见,社会责任的缺失,与死亡同等可怕。

    需要说明的是,这件事在我们的社会中仅是个案,全社会爱心的涌动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是个案,而对社会责任掉以轻心,而对我们的下一代包括流浪乞讨弱势人员漠不关心。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做起,让学校、警方、民政及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来关心孩子们,关心流浪者,献给他们爱心,送给他们温暖,传给他们关爱。只要我们尽到了社会责任,男孩“闷死”垃圾箱的现象就不会再次发生,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