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状元小偷”提醒大学生学会科学减压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人民网    记者 毕晓哲
分享到:    

    一名曾经的县中考、高考状元,竟然沦落为一名盗窃分子,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导致这名“状元”成为“小偷”的原因诸多,一方面有小时候小偷小摸因素,在一个相对监管宽松的环境,有可能再次“萌芽”;另一方面与大学校园比较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有关,在中学时代有家庭和父母的直接关爱,也有相对严格的监管,到了相对独立自由的大学就比较容易“出问题”。但最主要的原因正如这位大学生“犯案”后所称的那样,与平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有关。

    的确,一个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正常释放,是极容易出现负面问题的。大学生们不仅面临学习压力,还无一不面临未来的就业压力、考研压力、婚恋压力、未来购买房子的压力,还不排除个别学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等等。2010年媒体报道,在南京市就发生了一起大学生锤杀丈母娘“减压”事件,据案犯交待,在案发前的那一段时间里,他和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经历了找工作不顺、考研失败、考公务员失利等一系列打击,心理压力特别大,被他视为全部精神寄托的女友曾婉转地告诉他:“妈妈不同意两人的事,男朋友起码得工作稳定、在南京买得起房……”所以,这位状元“小偷”盗窃“旧病”的故态复萌,或正像他自述的那样是因为“种种压力”。

    然而,人是社会的人,哪一个人没有“压力”呢?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刚懂事的未成年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就业人员,压力本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一个外界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关键是如何处理和面对压力的问题。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学会积极面对和妥善处理好各种压力,而不是在“压力”面前选择“逃避”或走向“崩溃”。如何处理压力,本身就是对一名大学生的考验也是能否成功迈出人生下一步的关键。

    这名有着优秀学习成绩的“状元大学生”,因为没有处理好压力而走上盗窃之路,对大学生群体和教育机制是一种提醒。大学生群体应主动积极学会如何减压,而且,科学的减压方式多种多样,以“走邪路”的方式“减压”只会自我毁灭。科学减压方式诸多,阅读课外书籍、节假日旅游,体育锻炼,人际交流,书法绘画……只要选择好最合适自己的减压方式就好。大学生群体应尽快适应未来的社会压力,也应学会积极直面压力并学会如何减压。作为教育者的学校,也应多一些对大学生如何减压的教育引导。因不会减压而发生类似的大学生“盗窃”、大学生“锤杀”他人悲剧,说明在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舒缓心理压力上,存在“短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