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清华博士当中学老师岂止是大器小用?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华龙网    
分享到:    

    近日,一篇名为《昨夜无眠》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搅动了科研的“江湖”。发帖者是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程代展,文中讲述了他的一名极有科研潜质并已经取得耀人成绩的博士生,放弃了科研道路,选择到一所中学任教。(11月25日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大学生当保姆,硕士研究生当城管,博士生中学执教等消息不断见诸于媒体。

    一方面,社会的多样性、人生的可塑性被一览无余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目不暇接;另一方面,博士生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而当中学老师,却让人大惑不解,平添了几分忧虑。

    或许如其本人所说,当中学老师是因为“厌恶科研”或“做科研太累”的缘故。但不管怎么说,此举应引起教育界及科研部门的关注和反思。

    大学生当保姆可能是权宜之计,研究生当城管或许是无奈之举,因为大学生人满为患,研究生学历贬值,就业前景不佳。至于名牌大学的博士到中学当老师,恐怕绝非是由于单纯就业引发的“高学低就”所能解释清楚的。

    说到底,这种大材小用现象,既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也反映出教育及科研部门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缺失。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寻求个人利益,更不是沽名钓誉,而是一种造福社会和人类的崇高的事业。科研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和认识未知,造福人类。在科学研究的征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自始至终充满艰辛和曲折。科研的过程时刻与枯燥无味和寂寞相伴,只有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孜孜不倦、淡泊名利的人,才能潜心学术研究,认认真真做学问,并成为科技界的佼佼者。

    相反,只注重学生考试分数,忽视了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加之部分科研人员价值观发生了偏移,所谓的科技造福人类等理想信念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由此看来,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型人才的主要来源。而培养和选拔高学历科研人才,首要的是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注重学生和科研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充实科学研究等高端行业人才比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培养科研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且不可等闲视之。(文/王传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