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科学研究”这块遮羞布究竟还能用多久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红网    记者 杨飞
分享到:    

    2008年5月20日至6月23日,含“黄金大米”实验组的试验在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实施,其中1组25名儿童随午餐每人食用了60克“黄金大米”米饭,此事随即引起轩然大波。据了解,“黄金大米”试验是被夹带进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荫士安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植物中类胡罗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中,由美国塔茨夫大学汤光文博士、荫士安和浙江医学科学科学院研究员王茵私自操作,支开了其他人,“没申报,没批准”。(12月6日《东方早报》)

    科学研究,就是对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命题所进行的有计划、有系统、有控制的实际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将理论假设付以验证,从而使我们能确定理论中推测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科学的原则;对经过验证后证明不正确或不完善的理论假设,则可以给予修正和扩展。正因为如此,科学研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科学研究这一本应神圣高洁的活动却被灌进了铜臭的气息,成为一系列卑劣行为的“遮羞布”。此次在无辜儿童中进行的“黄金大米”研究,即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25名儿童“被食入”“黄金大米”,健康受到威胁,汤光文、荫士安之流的道德沦丧应是主因。“任何一种科研活动,尤其是与人体直接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只有当其能够为人类及其健康造福时才能说是正当的”,这也是科研活动必须具备的社会伦理及科研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而禁不住铜臭的诱惑,这些科研蛀虫在没有申报、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竟以私自夹带、隐瞒行为在无辜儿童身上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且事后还企图以谎言来掩盖自已行为,视生命如同儿戏,恶行至此,哪里还有一丁点的科研道德与职业良知呢?

    作为本次试验的组织单位,中国疾控中心也难辞其咎。在丑闻爆出后,涉事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一度发表声明回应“黄金大米”事件,否认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传闻,只是在卫生部的压力下,不得不成立专门工作组全面调查事情真相。然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经历了“详细”的调查后,中国疾控中心竟发表声明,将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职员荫士安头上,而把自己洗刷的干干净净。只是全国人民都不是傻子,这一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放着本职工作不做,却偏偏去参加与其职责风马牛不相及的转基因试验,其动机本身就值得怀疑。

    再进一步来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说法前后竟然存在矛盾,可见其内中必有问题,甚至有可能是欲盖弥彰。以其承认存在问题的试验中方负责人荫士安来说,他负责将众多受试者血样发往美国,在出关、检疫、空运手续方面如若没有强有力的背后支持,荫士安个人显然无法办理,而内中缘由,恐怕也只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心知肚明吧。而就算如其所说,“经审查科研档案,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和其他直属单位均没有批准和参与有关‘黄金大米’的研究”,但此项目的研究设计却通过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这内中的猫腻何来,又是否存在失职、腐败乃至权力监督缺位的问题呢?!

    只是令人叹息的是,怀着对于科学研究的敬意,湖南有关方面受其谎言蒙蔽,竟一直以为试验用采购的食材取自湖南本地,不存在问题。这些无良的所谓“科研人员”,以及“故作无辜”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利益驱动下干出来的龌龊勾当,就这样留给了真正无辜的衡阳地方当局来处理,真是让人怀疑天理何在。然百姓心中自有分寸,虽然事前丝毫不知情,湖南有关方面事后却积极作为,对未食用“黄金大米”的儿童家属以及食用“黄金大米”的儿童家属分别进行误工费、精神抚慰费等补偿,并承诺负责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两种声音,两种作为,两种态度,两种心理,谁真谁假,谁善谁恶,明眼人一看便知。

    糊涂科研,草菅人命,万般愤怒,不得不吐。从论文抄袭到学术造假,从权学交易到暗箱操作,再到如今伦理丧尽的“黄金大米”试验,笔者忍不住想问,“科学研究”这块“遮羞布”,在你们的疯狂蹂躏下,究竟还能用多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