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杨飞:官员“包养情妇”何时能休?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有网帖近日爆料称,新疆乌苏市公安局局长齐放与一对“双胞胎姐妹”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并利用职务之便将二人安排在公安局工作。塔城地区纪委工作人员随后表示,已经介入调查了解情况,会向社会及时公布结果。12月8日,塔城地区纪委证实,乌苏市公安局长齐放被免去局长职务接受调查。(12月9日人民网)

    又见“包养情妇”!几天前因与18岁二奶不雅视频遭曝光,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刚刚倒台,再加上享有146位情妇的江苏省建设厅长徐其耀,以及在五星级酒店长期包养多名女大学生的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难不成官员“包养情妇”真成了当今社会的流行趋势?以此为缩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倒下的官员几乎尽染包养之罪名。只是目睹及此,笔者忍不住要问,究竟这官员“包养情妇”何时才能休?

    曾有一位官员道出了“包养情妇”的奥秘:“像我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谁没有几个情人?这不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身份的象征,否则,别人会打心眼里瞧不起你。”原来如此,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有情妇、会玩女人竟已成了身份的象征,成为我们这些“父母官”炫耀的资本和自豪的面子!这也就无怪乎一些单位官员会利用权势和淫威逼迫下属女职员成为其情妇,而有些女职员为追求工作安稳或升职也情愿作官员的情妇。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情妇情夫就这样构成了中国的官场文化。

    只是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些官员能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也往往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而其情妇可以说直接扮演着贪官犯罪的同谋和催化剂的角色”。正是有了情妇每天吹“枕边风”,贪官在前方受贿才更加肆无忌惮,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而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情妇虽然平日里对贪官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然一旦贪官“落难”时她们逃得最快,咬得最狠,甚至于“情妇反腐”还曾一度被网友们所热捧。

    痛定思痛,要遏制官员包养情妇现象,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是最永恒、最活跃的东西,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官员包养情人并非是一种单纯、孤立的腐败现象,除了一些官员价值观、权力观错位,以及作风专制等因素外,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权力缺乏制约,有了权钱交易,才有经济实力去养情妇。”另外,当前干部管理、监督制度还不健全,监督乏力,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因此,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要加大对干部的管理力度,斩断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链条。

    制裁不到位,也是官员包养情妇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领导干部包养情妇问题,有关执法执纪部门长期以来都是宽容处理,只将它看做“生活作风问题”、“一般道德品质问题”,就是处理了也是不痛不痒,起不到震慑作用。同时,选择干部时,只要政绩突出,经济不出问题,包养情人也被视为个人私生活,“属于小节,只要不闹出事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观念长期潜移默化,使官员对情色问题心理负担很低。对于这一点,应在干部选拔标准上加以完善,包括刑法上也应制约。

    只有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才能有效遏制官员包养情妇现象。在几乎所有的贪官与其情妇的交易中,都包含着程度不一的权色交易,而国家或公共利益恰恰是这种权色交易的牺牲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点,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人民最有发言权。因为,权为民所赋,官员是人民的代表,自应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的监督,否则就应该回家卖红薯。只有有效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高度重视网民的监督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群众如网民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举报,才可遏止官员包养情人的势头蔓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