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习近平因何强调必须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人民网    记者 马碧
分享到:    

    “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日前,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听取其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如是强调。(12月7日《人民日报》)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必须保持一定增速,这是一切的基础。如果经济没有一定增速,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稳物价、增收入等等都无从谈起,甚至连基本的社会稳定都无从保障。然而,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意味着社会财富和福利的等量增加,尤其是这种增长缺乏效益质量、含有“水分”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经济增长被“水分”所“泡大”,必然带来严重后果。不仅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导致对经济走势的盲目乐观,从而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在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下行风险的时候,政策的不合理调整会危害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实现实实在在的增长,势在必行!

    经济增长“水分”产生之道大体有两条。其一是在统计上做文章,搞政绩工程,搞政绩统计,这是一种显性的恶意的注水。近年来,央地GDP统计数据经常掐架,地方的GDP之和总会比国家GDP多出许多。其二是比较隐蔽的注水,以牺牲环境成本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最大化,造成诸多负面效应,譬如财富累积效应偏弱,产品质量效应堪忧,就业带动效应很小,收入分配效应较差,环境破坏效应过大,等等。

    以上两种注水途径,表面看来是统计口径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根子还在于“数字出官”的政绩考核机制上。一些官员为了尽快爬上更高位置,在数据统计上狠下功夫,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上削尖脑袋。而对GDP注水问责的滞后乃至阙如,对“吃子孙饭断后代粮”的遏制乏力,使得许多官员有恃无恐,经济增长“水分”亦不断水涨船高。

    经济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统计表上的数字增长,而是要造福于每一个公民。所以,判断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了解民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多少实惠;判断官员政绩能力,必须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作为硬性标准。习总书记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折射出中央挤出经济增长不良水分的坚定决心。

    而这,不仅需要研究统一的省级GDP核算,统一标准,统一计算方法,统一使用资料,实行统一监管,让地方GDP统计不再受地方政府影响,从而还原数据真实。更重要的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机制,让地方官员不要再唯GDP论,并对那些热衷注水的官员予以严厉追究,甚至“摘帽”。只有这样才能打到“七寸”,真正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