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低标价、高卖价”,涉嫌价格欺诈的家乐福这几天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家乐福最新回应,将价格戏法解释为:“仅为万分之一,是工作疏忽”。不过,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整改期间的家乐福太原长风店依然顶风而上,部分生鲜熟食类食品居然是“早产儿”,甚至还有人对记者表示:“企业这么大,罚款呢,不怕!”(12月15日中国广播网)
保质期,即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正是有此重要意义,人们进超市购买食品,最在乎的往往也是包装袋上的保质期。但鲜为人知的是,包括许多名牌食品在内,保质期等信息都能用简单手段涂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食品保质期“失真”问题,正成为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隐患之一。此番家乐福将油煎小笼包生产日期进行涂改,又将各式蛋糕生产日期“集体穿越”,无疑就是挖“保质期”墙脚的“生动体现”,发人深思。
众所周知,将生鲜熟食这类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再度上市,危害很大。有研究表明,原本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细菌群,通过繁殖可能出现“几何级”放大,而原本不应存在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健康杀手”,也会乘虚而入,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然而,“对于涂改食品保质期问题,从大企业到小商贩,很多人心知肚明”,却极少会有人站出来揭发,更不用说积极抵制了。因为,在他们眼中,什么食品安全,什么人命关天,什么安全法则,都比不上那一打一打捏在手里能产生购买力的钞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商家道德沦丧至此,真令人愤怒。
遇到“穿越”食品时,消费者本应及时投诉,让有关部门出面协助解决。并且,像家乐福这种大型超市,一旦违法事件被曝光,声誉即受到影响,相信肯定会谨慎对待,有所作为。然遗憾的是,如同专家所言,我们的消费者常常是以个人形式面对集体形式的商家,存在心理弱势,往往不得不自认倒霉,花了冤枉钱还得受窝囊气。殊不知,一些无良商家利用的正是消费者这种怕麻烦的心理,认为消费者大多会主动息事宁人,而不会曝光索赔,遂开始放心地“一错再错”,致使食品“穿越”成为常态。如此一味地妥协和退让,只能更加助长违法者的气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再进一步来说,则是食品安全问题背后责任问责的无力。大多数情况下,问题食品即便被“检测”出来,坏了就坏了,“穿越”了就“穿越”了,只要不出人命,主事者就什么事也没有,即使有些人“点背”,“不幸”被媒体捅了出去,顶多也就无关痛痒地处分一下,起不到震慑作用。这种观念长期潜移默化,就会使商家对食品问题心理负担很低,以致出现“企业这么大,罚款呢,不怕!”这种雷人语言,做出种种违纪违法之事。对于这一点,应在处理标准上加以完善,包括刑法上也应制约。同时,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去除食品“穿越”的土壤。
对于食品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政府相关机构对其严格管理、认真监督,本就责无旁贷。当然,把每一个厂家、每一户商家都有效监管起来并不现实;并且,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体制还未理顺,以致管理力量太弱,甚至流于形式,这也客观存在。国情如此,在逐步改善之余,就要求现阶段抓好食品安全不能靠政府唱“独角戏”,而必须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揭发食品行业“黑幕”;以司法解释等方式,为各种社会力量举报、打假和司法求偿创造条件。因为,只有全社会监督,全民动手,各种“穿越”才会无处藏身,消费者才能真正吃上放心食品。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