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日举行的上海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说:“各委办对区县的排行榜要少弄一点,特别是对GDP的排行,不要搞了。”(本报22日2版)放弃GDP排行榜,符合中央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的要求,对上海这样的地区来说,这种转变非常迫切,但也并非易事,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GDP全称“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各地考核政绩的主要依据。因为这个指标简单好用、容易比较,很多地方也喜欢搞GDP排行。
政绩评价的GDP导向,容易陷入GDP迷途,而靠投资盛宴、大拆大建,甚至重复建设、有害的建设,都可以产生GDP。在房地产火热的情况下,“经营土地”更成为地方提升GDP的捷径。据《新快报》报道,广州市在审议今年新增财力项目安排报告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发现,广州新增财力竟然主要依靠“卖地”,这引起了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担忧。在高新技术企业较集中的广州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而正是在这些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百姓深以为苦。
GDP的确能代表很多东西,但也有很多东西无法代表。比如普通群众的收入高低、生活水平、幸福指数,远非GDP所能涵盖。近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在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会上预测说,到明年年底,中国人均GDP将接近4000美元。这一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原先的计划。“这比我们原来说的到2020年才达到人均GDP3000多美元,时间大大提前了。”但人均GDP跑步前进,与公众的普遍感受并不一致,不少人感觉“被增长”了。
虽然人均GDP在快速增长,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下滑状态,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收入分配不仅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对普通百姓来说更重要的指标,都是GDP无法体现的。而提高居民收入、推进教育、医疗改革等民生工程,无法迅速“产出”GDP,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缺乏约束性指标,很难得到自觉执行。
因此,放弃GDP排行,还需要合理的指标来代替,那就是民生标准、科学发展的标准。对此,韩正在近日会见苏州市党政考察团一行时说,上海正在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拟定经济运行质量、民生、环境三大指标体系,引导全社会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上海将采取果断措施遏制地价、房价的过快上涨,加快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上海等先发展地区,也更有财力和条件,支持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更多投入民生工程,应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榜样。因此,如果非要一个排行榜,不妨搞一个“民生排行榜”,引导各地在这方面赛一赛。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