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砒霜门”事件终于有了调查结果。海南省工商局向新华社记者出示的调查情况通报称,根据调查组21天的深入调查,确认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初检结果有误,仪器老化和样品称样量不标准为主因。海口市工商局在抽检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和工作部署简单等问题。
海南省工商局将责成海口市工商局向消费者和农夫山泉、统一企业赔礼道歉,并根据有关规定,对在这一事件中违反工作程序的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检测仪器无嘴可辩
都是仪器惹的祸?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前后两种说辞。
2009年11月30日:“今年9月23日该中心的检验设备刚刚通过一年一度的仪器计量校准检测,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而且进行此次检测的检测人员是具有10多年检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我们完全可以对样品检测结果负责。”
2010年1月4日:“该仪器使用年限已近9年,经对初检当天该仪器绘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分析,当时仪器状态不稳定,尤其是标准曲线低点偏差大,对检测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
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检测仪器就从“青壮年”变成了“垂垂老矣”,这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仪器也未免“老”得太快了点。精密仪器的使用不是过家家,每年都应当有上级部门进行检查,如果说“状态不稳定”,那么人们势必追问,是一直就不稳定,还是偏偏在检测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个批次抽检产品时才“突发性不稳定”?
《每日新报》套用《卖拐》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同样的仪器,检测的结果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如果仪器是“一直就不稳定”,那么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9年来,经过此仪器检测的诸多样品有多少是有问题而没被查出来的,又有多少蒙受了“不白之冤”,无缘无故就被扣上了“不合格”的帽子;而真正不合格的,又可能成了漏网之鱼。
诚如《成都商报》所言:如果说“砒霜门”是各个环节责任组合而成的一连串事件,其他责任主体都有一张巧言令色的嘴,这检测的仪器却无嘴可辩。那为什么不对“老化”的仪器进行更换,而听凭它制造“冤案”?
程序不公损害政府公信力
如今“砒霜门”终于有了最终的调查结果,企业似乎也洗掉了身上的污点。然而一个细节却值得我们深思,此次事件的调查方居然是海南省工商局,这种被网友戏称为“老子调查儿子”的调查方式,又一次遭到了人们的质疑:调查结果能否经得住时间考验?
而《新闻晨报》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办事不透明,程序不公正,监督不独立,这是“砒霜门”引发轩然大波的症结所在,也是很多公共事件的痛处。很遗憾,这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反思,反倒在一轮又一轮的舆论风波中重演悲剧。这样下去,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难免越来越受到挑战,化解舆论危机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昂。
表歉意,更需承担责任
受伤企业不再有“完美的人生”,换来的只是一句“我们深表歉意”,这声道歉未免也太值钱了。《新京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了“砒霜门”事件的深远影响:事件的受伤者不仅是农夫山泉,更有中国的饮料产业;受质疑的不仅仅是海口市工商局,更有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受到冲击的不仅仅有消费者脆弱的消费信心,更有中国的国际形象。
在海口市工商局被责成道歉之余,我们更期待看到的是相关责任的承担。正如荆楚网网评所言:国家机关是民众的“利益捍卫者”,绝非是“新闻”的制造者。现在一些部门权力的无约束“粗放式”状况,已然表明当下建立监督问责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制度一旦确立,权力部门就无需再苦苦花20多个昼夜为自己“归因”,民众也不用再“翘首以待”,有的只是水落石出,真相自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整合/刘晶瑶)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