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被颠簸而复活",公权力何必急着插手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1月8日四川省内江发生车祸,一对父子1死1伤。但死者张厚明并非当场死亡,却被误认为已死亡,被120拉到殡仪馆冷藏。车祸5小时后其家属发现亲人未死,再次抢救无效才死亡。对此,内江卫生局长称其很可能是“被颠簸而导致活过来了”,医院对此则承认失误但表示无刑责。(1月10日《云南信息报》)

    “被复活”背后的医务责任

    在交通事故处理的过程之中,每一秒钟对于伤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刻的延误就可能意味着一条生命的逝去。而残酷现实却是,张厚明被耽误了5个小时。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当时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话,他会不会活下来?

    正如荆楚网的一篇网评所言:“被死亡”案不仅造成了伤者死亡的不可挽回性社会悲剧,同时也给医务工作者们敲响了职业责任的警钟。

    《今日早报》评论进一步指出,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内江有关部门在当地120明显失职的情形下,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给死伤者家属一个确切的结论,不是去追究有关人员的失职,而是考虑怎样将事件淡化处理,怎样寻求一个“合理的理由和说法”。以至于“慌不择路”,冒出“被颠簸而导致活过来了”这样的雷语。

    此类事情,公权力还是缓介入好

    在此事中,内江卫生局长的“颠簸复活论”让人印象颇深,而随后的一幕更是令人大跌眼镜,当地竟出动特警与死者家属“抢夺”尸体。这些莫不显示着公权力不当介入医患纠纷领域,给人以偏袒性执法的嫌疑。

    正如新浪雷磊博客文章指出,在处理纠纷中,权力本该是“协调者”,公正而不偏私,理性而不盲目。但张厚明之死,让人感觉权力参与纠纷时并非是以公允的姿态,特警的出现、官员的“帮腔”,都让人看出权力明显的倾向性。

    如此一来,原本简单的纠纷变得复杂激烈,最后甚至容易演变成为公共事件。此前类似的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这其中,就是源于权力不当介入时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一个评判者变成了“摆平者”,压制某些正常的利益诉求,为自己的相关利益说话。

    公权力着急介入民间纠纷,一碗水不能端平的处事方式,增加了弱势者的不公平感,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多输的事。(整合/刘晶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