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请善管善用彩票收入这个"微笑税收"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金融危机阴霾下的2009年,彩票业也成为中国逆势而上的行业之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彩票销量达到1324亿元,比2008年增长25%,其中福利彩票销售755.83亿元,体育彩票销售568.8亿元,二者共筹集彩票公益金超过413亿元。(1月7日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报道)

    在中国,说起彩票,人们多少有些五味杂陈。很多人有随手买彩的习惯,但不会张扬。虽然多少有点偷偷摸摸的意味,却无碍街头彩票代售点的火爆,各种彩票论坛的高人气。有人说,彩票是合法的赌博,有人说,彩票是“穷人的游戏”,而按照国外更流行的说法,彩票业被称为“微笑的税收”。

    事实上,彩票业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是社会公益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也是国家兴办彩票业最主要的目的。数据显示,2008年,募集彩票公益金371亿元,占全部社会捐赠的三分之一强,在中央下拨的地震救灾专项资金中,就包括很大一部分彩票公益金;在2003至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中,有81%来自于彩票公益金;2005至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医疗救助资金中,有77%也是来自于彩票公益金。

    毋庸讳言,很多人买彩票就是为中奖,但能中奖者毕竟是极少数。按照我国彩票行业的“规则设计”,彩票筹款的50%作为奖金返还中奖者,35%用于社会福利公益事业,15%用于发行管理金。可以这么理解,彩民买一张2元彩票的同时,就铁定向社会公益事业“捐”了7毛钱。虽不像直接捐赠那样显得慷慨无私,但仍不能否认广大彩民对慈善事业的巨大贡献。更为不易的是,买彩票者多数是中低收入者,因此被称为“穷人帮助穷人”。

    我国彩票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不断爆出的巨奖神话,更扇旺了国人的买彩热情。“彩头”不断的同时,对彩票业“内幕”的猜测和质疑也从未间断。从“宝马事件”,到假票兑奖,再到河南安阳3.6亿巨奖疑云,人们都记忆犹新。众目睽睽和现场公证之下的摇奖直播,也不断被指有“魅影”。彩票收入分配、使用,及运作成本,也缺乏明细清单。疑云与魅影,对彩票业公信力而言,始终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此剑不去,终究会伤及彩民热情,伤及整个彩票业。

    要善待彩民的慈善热情,用好普通人自觉的“微笑纳税”,都要求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彩票业。公正、透明是彩票业的生命。彩票与赌博的最大区别,就是为了公益,不谋私利。彩票业的公信力,是用国家信用担保的。如果公正、透明频遭质疑,彩票业将失去立足的根基,还将赔上政府的公信力。

    彩票业的规范,包括“玩法”的设定、程序的透明、收益的分配和监督等方面。规范彩票业有两个方向,一是交给市场调节,二是靠立法和监督。鉴于我国彩票专营和公益事业的性质,更应从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入手。

    首先,应通过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保证摇奖的“完全随机性”,实现全过程的透明,不留做手脚的空间;其次,要改变民政、体育主管部门既发行又监管的现状,引入独立的社会监督;第三,要加强对彩票收益的监管,彩票公益金全部纳入预算,接受公共财政监管。

    可能还要加上的一条,要对彩票业“去魅”和“去神秘化”。彩票是公益事业,也是一种再分配方式。应该告诉彩民,彩票不是赌博,但也不能当作日常投资手段;买彩是行善,但更要量力而行。完善的管理加上理性的彩民,才有成熟的彩票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