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 杂感随笔

“强停百姓水电”节能降耗的警示

2015年03月21日 12:07    来源:新华网    记者 马致平
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安平县为了完成节能降耗指标,从9月3日开始,作出了一项每3天停电22小时的决定。限电期间,不仅居民家停电停水,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以至于县城内出现了发电机和大水桶热卖的现象。

    通过停水停电来“节能降耗”,让人大跌眼镜。且不论此举能否让当地完成节能指标,即便完成得了,影响百姓正常生产生活的负面成本也不可不算。

    据报道,该县今年节能指标是下降6.6%,但前六个月只完成0.9%的任务量。经有关部门估算,即使是每三天停电22小时,当地还是不能实现节能目标。

    出现这种问题,究竟是节能减排的指标制定脱离实际,还是节能减排工作做的不够呢?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完成指标办法,是不是只能定期停水停电呢?

    众所周知,节能降耗是一项硬指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是经全国人大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这一点地方政府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还会“病急乱吃药”,关键还是在于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完成中央交给的节能减排任务,光靠投机取巧、做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必须苦修内功,认真处理好节能减排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剖析安平的案例,对于敦促各地政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无疑具有警示意义。

    警示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节能减排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一心盯住经济增长指标,不忍放弃眼前利益,对一些本应关停淘汰的落后产能不愿下手,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对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这些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短期有可能造成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但长远看却有利于地方经济开拓创新,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增收。

    警示之二,是如何处理好节能减排与改善社会民生的关系。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中央之所以要求各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目的就是要使经济发展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过度消耗,有助于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环境。停水停电式“节能减排”,非但影响经济发展,更是本末倒置,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正常权益,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当前,世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在以高科技创新为龙头的新一轮国际竞争格局当中,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正因如此,就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不是一时的“数字指标”,而是整个国家都面临的深刻命题。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