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11月3日报道,近年来,“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全家几代人都在国有垄断企业)的概念日渐清晰,人们感到改变命运的渠道越来越窄。由社会底层向中间阶层以及更上阶层流动的难度真的越来越大了吗?
社会流动是否减少?不同学者之间还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阶层之间流动出现了停滞的情形,社会越来越板结化;但也有学者从总量上得出阶层之间的流动实际在加快,与此前的社会相比,今天的时代无疑机会更多。两种观念似乎存在着直接的冲突,但如果我们能够从总体和个体两个方面去考虑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就会发现两种说法都有成立的部分与理由,而且通过这种辨证的思考也能够看出不同阶层在流动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流动之后可能表现出的质量。
的确,随着社会的越来越开放,阶层的流动呈现出加速的情形,整个社会的中上阶层的人数在逐渐增多。这个趋势可以从具体的数据中读出。但是,这是否就能得出阶层之间流动越来越通畅的结论呢?如果我们把阶层流动看成是由个体构成的社会变化,就应该注意到个体在阶层流动中付出的代价,以及流动本身的质量。否则,总体的情形就可能掩饰个体存在的问题。对于个体来说,阶层流动不是一个宏大的话题,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的向上迈进。因此,在此过程中个体的付出与变化都是判断阶层流动的重要指标。
首先,说说阶层流动的代价。很明显,对于不同身份的个体,在阶层流动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虽然,很多原本生活一般,家庭一般的人也可以通过奋斗实现身份的转变,但是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这个阶段可能充满着个人成长的辛酸。而一些有关系者,他们可能通过简单的权力运作或关系运转就实现了同样的改变,这时能说社会阶层的流动是通畅的、公平的吗?至少对某些人来说,这种程度尚未达到。所以,必须认识到,整体流动的加速并不能掩盖个体存在的不公。
其次,说说阶层流动的质量。的确,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所谓的中产阶层,成为社会话语体系中的“白领”,但是这些中产阶层的质量到底如何呢?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那些单凭个人奋斗而获得身份改变的中产阶层通常会呈现出虚名化的状态:明明是中产阶层,但是还被房子压得透不过气来;明明是都市“白领”,但还是难有平静的生活心态。这样的中产阶层连自己的生活都忙得焦头烂额,又如何能够承担起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呢?因此,有些阶层虽然流动了,但是流动后的质量却令人堪忧。与那些根基深厚者相比,同样的流动但可能效果不同。
从整体上看,社会的流动的确在加速。但是,不要忘记,流动的数字是由具体的个人构成的,流动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幸福。所以,在审视阶层流动时,不能眼中只有数字没有个人,应该看到每个人可能承受的流动代价,以及流动之后可能表现出的质量。只有深入地透视阶层流动的整体与细节,才能意识到个体权利得到保障是多么重要而迫切。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