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让花样翻新的公款送礼无处藏身

2015年09月21日 09:46    来源:新华社    记者 潘强 李思远
分享到:    

中秋、国庆渐行渐近,一些商家又打起“高端定制”“尊贵气息”等幌子,绞尽脑汁推销高价月饼等礼品。这个现象表明,反四风仍需常抓不懈,要让花样翻新的公款送礼无处藏身。

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送礼,每逢节日,都把防止公款送礼作为重要工作,加强监督,查处曝光,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公款送 礼问题禁而不绝,并且花样翻新。比如,一些酒店别出心裁,聘请美术家设计出别具特色的牡丹花礼盒,一些高档烟酒生产企业以“特供”“专供”等为名推销产 品,一些高价月饼、礼品卡等在电商、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辟战场,在这些现象之下涌动着公款送礼的暗流。

一些干部对身边的公款消费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节日送礼为小节,客观上助长了送礼之风。

逢年过节,亲朋间馈赠礼物属人之常情。但应该看到,一些礼尚往来已经异化为权钱交易的借口,重礼背后包裹着利益诉求,收礼就意味着开启了利益输送的闸门。变味的节日礼物,打的是感情牌,下的是人情注,以人情往来之名行贿寻租才是其实质。

经验告诉我们,节假日里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歪风尤其容易滋生蔓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盯住中秋、国庆等关键节点,下大力气狠刹公款送礼收 礼之风,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越往后越严的信号。各级领导干部则应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做到台上台下、平日节日一个样。同时,要建立和畅通人民群众监 督渠道,让权力透明运行,监督无处不在。唯此,那些腐蚀权力的天价礼物才会退出市场。

(新华社北京电)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