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存学费可获赠相应课时并承诺一个月内返还本金,交付签约金可获赠一定金额的回馈并承诺一年后全部退款……看上去既能得到本金又能享受一定免费培训,最终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无法退费,负责人涉嫌跑路。发生在培训机构聚智堂名师教育的这一幕,折射了当前教育培训市场的乱象,更凸显出监管乏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盯上了教育培训这块“大蛋糕”。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只要合法经营、追求优质办学,在赢得家长信任的同时,获取合法收入,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精力不放在提高培训质量上,而是瞄准家长的“钱袋子”,想方设法敛财。像聚智堂名人教育发展成“聚财堂”,不仅有违教书育人的初衷,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更涉嫌非法吸存,触碰法律红线。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不鲜见。早在2009年,就发生过凯恩英语、灵格风英语培训学校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违规办学,因经营难以为继,卷款潜逃的案例。由此可见,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亟待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双重身份,令教育培训机构监管面临尴尬局面。“多龙治水”的后果往往造成“谁都不管”。甚至一些企业玩起打“擦边球”的游戏,比如到工商部门注册咨询公司,以教育咨询之名开展培训,由此带来监管盲区。
如今,聚智堂名人教育退费事件,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一起案例的处理也许不难,但对于整个教育培训行业而言,引导其健康发展任重道远。既需要加强行业自律,更需要从法律层面建章立制,净化教育培训市场,不断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新华社北京电)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