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垃圾出城,莫让乡愁变“乡臭”

2016年06月20日 09:47    来源:新华社    记者 记者 魏圣曜 高健钧
分享到:    

近日有媒体报道,陕西一些城市垃圾被运出城后,在乡村周边堆砌成山、污染环境。去年11月国家10部门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发文言犹在耳,垃圾“上山下乡”却再次抬头。对此,有关部门当立即行动起来,切实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莫让乡愁变承载庞杂垃圾的“乡臭”。

据住建部测算,我国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产生的生活垃圾一年就有约1.1亿吨,其中有0.7亿吨未作任何处理。如今,来不及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也大量向农村、郊区流动,在一些村落周边堆砌成山,只能处于“一靠风刮,二靠蒸发”的局面,严重影响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运出城后的垃圾本应得到妥善处理,但却演变成“上山下乡”“垃圾围村”,折射出在城市垃圾运输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环节依然有不少盲点。管理者漠视责任、垃圾处理简单粗放等因素,导致垃圾“上山下乡”在一些地区反复发作,迟迟难以根治。

离开农村的城市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污染乡村就是在污染城市。已经出城围村的垃圾,也许不会在城市中产生异味、刺激感官,但却时刻牵动着菜篮子、米袋子、水管子的安全。如果还未意识到垃圾“上山下乡”问题的严重性,继续这种鼠目寸光的行为,将断送城市和乡村健康发展的明天。

垃圾治理贵在守土有责、持之以恒。10部门联合出台的指导意见,已明确责任分工。因而,各部门就应当进一步拿出切实行动,既要监管好城市垃圾运输、处理全过程,以无害化处理为底线,推进垃圾分类、掌握变废为宝本领,扶持资源化处理企业、缓解财政压力;又要逐步建立起针对农村垃圾的长效治理机制,防止走过场、“一阵风”;更要确保取得实效、不留死角,杜绝形象工程、表面文章,让监管的乏力、责任的漠视不再上演。(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