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探望病人等,牛奶都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从“三聚氰胺奶”到“皮革奶”等发生后,消费者对于国内奶业的安全担忧就没有停止过。
虽说许多中外合资的奶制品大部分是在国内生产的,但在国内奶制品销售店中,与国内品牌相比,中外合资的产品比较畅销。许多消费者纷纷表示,奶品的价格并不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关键是质量。因此,笔者认为,能否提供安全、可靠的乳制品是改变国内消费者观念的关键。
也许境外的奶品质量并不一定就比国内的好,但境外奶制品在国内深受欢迎,这无非是对国内奶制品质量的消费信心打了折扣。消费者对企业的质量承诺不相信,对有关政府部门发布的质量报告也表示质疑。
要想抓好奶制品质量问题,首先相关部门要监管到位,其次就是一旦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惩罚到位,起到警示作用。
在对奶制品质量等问题进行监管时,要有一个明确的监管责任主体。责任主体不明确,看似很多部门都在监管,都在负责,若协调不好,很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相互推卸责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涉及亿万国民的切身利益,那些生产和经销伪劣食品甚至有毒食品的行为,与谋财害命者的行径有何区别?只不过少量或短期食用可能不会马上有什么严重反应罢了。正因为如此,有些发达国家才把食品安全列入药品安全的高度加以监控。
我们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也与发达国家一样,将食品安全视作药品安全同等重视,同等相待。但是,我们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者的处罚过于从轻,经济处罚没有令其破产,刑事处罚没有让其胆寒,违法者所承担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其利益所得。在金钱利益诱惑面前,在惩罚过宽的责任环境下,难免有心存侥幸者。但只要监管和惩罚到位,质量安全便自然有了保障,百姓喝上放心奶也就不再难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