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雪域时评

中国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2016年12月19日 09:57    来源:新华社    记者 记者 倪瑞捷
分享到: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17日在墨西哥坎昆闭幕。在这次大会上,主办方宣布中国获得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权。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不仅是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肯定,更彰显了中国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的决心。

山川草木、鱼虫鸟兽,我们的地球因为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变得生机勃勃、魅力无穷。然而,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系统退化、物种丧失、遗传资源的流失和丧失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来自墨西哥国家基因资源中心的埃玛·戈麦斯说,作为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也有许多独有的生物物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同时也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李俊生认为,虽然生物多样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中国依然突出,但中国制定的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主要表现在保护网络的基本形成、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履行国际公约持续深化和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提升这4个方面。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11月7日批准,是最早签署和批准这一公约的缔约方之一。随后,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在中国逐步形成,《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章程基础。

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效果显著。近10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和湿地保护面积显著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建立了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国争取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各类保护区域数量和面积达到合理水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中国一直是积极推动者。中日韩环境合作、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合作项目等国际或地区间环境合作项目,使双边或多边生物多样性合作交流得到不断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国家间保护经验的交流和技术成果的共享。

中国与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传统知识丰富的国家组成了生物多样性大国联盟集团,旨在建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对话和协商机制。

中国还签署了10余个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公约,包括《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徐靖表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2020年是全球《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的收官之年,也会为世界下一阶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规划和方向。

参加本次大会的中国代表、中国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副司长柏成寿表示,中国将学习借鉴包括墨西哥在内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其他主办国的好做法、好经验,与各缔约方和秘书处共同努力,为推动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共同目标作出贡献。

(据新华社墨西哥坎昆12月17日电)

责任编辑:何宝霞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